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零三章 以身作则(5)

放各地衙门的赋税,代为转运,代为下发,因为我以为,国朝的财政问题可以改一改了。”

朱由检要改财政制度,这让众人上了心,尤其是户部尚书李长庚。

面对他们的关心,朱由检也先叙述了一遍大明曾经的财政制度。

“国朝天启十年以前的税收制度是摊派制,即朝廷年前开会制定预算,再把所需税收任务摊派到各个地方,这就导致国朝的百姓所需缴纳的赋税并不是一个固定值。”

“每次朝廷需要用钱的时候都需要临时加征赋税,例如当年的辽饷。”

“这样的制度并不算好,带有前朝的风气,而前朝的基层统治依赖大量宗族势力,并不会直接插手干预,需要用钱就摊派出去,直接找宗族大老要钱,也不会多要。可国朝呢?”

“国朝的摊派制是以保甲为单位,精确到每家每户,并想方设法瓦解宗族势力的影响力,基层控制力更强。”

“这样的制度一开始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可到了国朝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地方的土地兼并导致士绅占了太多的土地。”

“民间普遍出现了财产挂靠,就是支付一定的报酬把自己的店铺土地挂在这些特权阶级名下以获得免税特权,甚至还有主动把自己献给举人老爷当奴仆,为的就是免徭役。”

“这些事情,你们这群曾经的官老爷,应该比孤更为了解”

朱由检扫视了众人一眼,面对他的目光,孙承宗他们纷纷低下了头。

他们之中的人,即便是如孙传庭这样的人,也会让孙氏家族的子弟把田亩挂在自己名下,因为这种风气在这个时代很常见,没有人觉得不对。

可是伴随朱由检废除奴仆制,想要挂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虽然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行,只是风险稍微大些。

朱由检心知肚明,因此他要改变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

面对这群官员,他看了一眼朱慈燃,示意他好好听,随后继续说道:

“征赋税的人和地少了,但税收任务却不见得会少,于是就落到了那些没有特权的贫苦老百姓头上,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逃跑,形成流民。”

“流民变多,缴税的人就近一步减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普通的百姓,除了自己的一份赋税以外,还需要替县令、举人缴税,甚至农民已经逃跑,那被饿死了的邻居家的税也要你来交。”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