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零六章 师徒相悖(6)

“况且眼下大旱尚且存在,谁也说不准明岁大旱会不会更严重,因此这个节骨眼动手很不合时宜。”

“嗯”洪承畴应了一声,但他却一反常态道:“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时候动手不合时宜,殿下才更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

经过青年人的梳理,洪承畴已经笃定了朱由检会动手,甚至大致猜到了他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侯爷,在下觉得,我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只需要完成“声东”的事情便已经足够。”

青年人开口,这也符合洪承畴一贯的性格。

在没有确定皇帝和太子能挑起大梁,齐王能解决燕山派的情况下,做一个中立派便是他要做的事情。

只是,想要中立也不容易,中立如果真的只是傻乎乎的什么都不管不看,那等到一派得势,最先清理的便是中立的人。

因此,洪承畴抚了抚须,站在原地想了想后才开口说道:

“让家中寄家书前来京城,一定要在我已经在前往南京路上的时候再抵达京城。”

“不用去内阁和吏部,只需在府邸门口哭诉,说我母亲病重,请我归家照顾便可。”

“此外,府中人员,除去看房看门的几个子弟,其它人全部随我南下南京,做好在南京久居的假象。”

“末了,让我们在礼部、都察院的人主动上书,请监国准许我回家丁忧。”

洪承畴将自己的想法说完,可青年人却不解道:

“侯爷您这些举动,都只是为了帮殿下声东,但若是殿下无法解决燕山派,那侯爷您就困难了。”

朱由检可以离开都忙,但洪承畴却很难,一旦朱由检没办法把燕山派按死,那燕山派必然要寻求机会按死洪承畴。

这样孤注一掷的行为,似乎不符合洪承畴的性格和行事风格。

青年人很不解,但洪承畴却澹然道:

“这事情并不难,之后我再告诉你”

说着,洪承畴走到了书桌前,将一本吏部的提拔官员的奏疏给翻找了出来。

当着青年人的面,他在上面写下了“山西天启十七年官学魁首于成龙”一行字,紧接着抬头对于成龙说道:

“我要去南京避难,你也应该如此,不过你的地方不是南京,具体去哪里,得看吏部怎么安排。”

“谢侯爷隆恩!”见自己被洪承畴所举荐,于成龙当即跪下稽首,以大礼来表达感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