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零八章 秋风起(5)

藩时日的时候,他先是一片恍忽,随后便急忙反应过来,想到了眼下人数众多的燕山派。

“万岁,这燕山派被如此打压,为何还能在军中、地方占据那么多位置?”

不知为何,朱由校身边出现了一名小太监,看那模样,似乎和朱由校关系亲密,大胆发言。

对于他的话,朱由校也没有怪罪,而是叹气道:

“打压是打压,可朝中打压,官学培养,一个个优秀的学子被筛选后加上燕山标签输入军中,政坛。”

“马玉,你可知眼下大明有多少教习,多少学子?”

朱由校询问小太监,小太监也连忙作揖回应:

“奴婢前些日子看了礼部的奏疏,教习约一百零九万,学子约一千七百六十余万。”

“一千七百余万”听到这串数字,朱由校不免想到了当年的浙党。

浙党当年不管怎么被斗倒,但依旧能迅速崛起,其原因便在于浙党那遍布江南之地的士子们。

他们在江西、南直隶、浙江这江南三省求学,拜访名师,然后经过名师介绍去科举,再往后便经过名师的关系来认识朝中官员,步步高升。

浙党的体系,本质上就是燕山派的体系。

以前的燕山派靠燕山学府走出的学子,后来燕山学府被关停,他们便笼络教习,让教习为他们从官学之中筛选人才。

一千七百余万人,每年毕业的学子就是百万之巨,从中选出两三万人来替换被发配的官员很正常。

造血功能不改变,出来的血液始终是充满了癌细胞的血液。

“既然是官学有问题,那为何不从官学着手?”

马玉很快就理解到了皇帝口中的意思,这倒是让朱由校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没想到你除了做得一手好木工,居然还如此机敏。”

“不过有些事情你不懂,便不要再多说了。”

“奴婢领命”听到皇帝这么说,马玉也连忙闭上了嘴巴。

至于在他闭上嘴后,朱由校也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手书,觉得自己似乎留在江南作用更大。

“宣洪承畴、孙传庭来见朕。”

“是”

朱由校准备让洪承畴和孙传庭来看看这件事情如何处置,他总不可能看着燕山派和自家弟弟这样僵持着。

朱由校走回了自己的位置,马玉走出养心殿,让人去召来刚刚抵达南京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