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四章 四方纷乱(6)

记下,随后命人去办。

等朱由检回过头来,却发现李长庚还没有离去,而是踌蹴着:“殿下,如今庙堂之上”

李长庚想说齐王府和燕山派的事情,然而朱由检却抬手制止了他。

“你只需管好户部就行,庙堂的事情我会处理。”

“下去吧”

朱由检开口送客,李长庚闻言也没有办法,只能无奈离去。

也在他走后,做完了一切的王承恩才起身走到了朱由检桌桉前,为他茶杯添茶的同时好奇道:

“殿下,这瘟疫来势汹汹,您说能防得住吗?”

“自然”朱由检很有自信,他解释道:

“眼下山西人口稀疏,全省截止九月不过四百六十余万人,分布数万里大地上,只要防住大同和太原两府,瘟疫基本上跑不了太远。”

说着,朱由检也比较庆幸。

他早年就知道明末会爆发瘟疫,虽然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最少他重用了吴有性,让吴有性和王肯堂他们研究起了瘟疫。

到天启十二年,显微镜新鲜出炉后,吴有性他们又在朱由检的指导下,研究起了细胞和细菌。

到了天启十六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大明显微镜制作克服了镜头模湖与色差等的缺点,分辨率提高到一微米,显微镜也开始逐渐普及地方惠民药局和官学。

改进后的显微镜,细胞及其内含物被观察得更为清晰,也更加利于实验。

眼下,医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青霉素、青蒿素,以及各类药品,虽然还没有见到成果,但官学普及的情况下,相信大明在经过沉淀后,基础科学会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

不过提起官学,朱由检也忍不住询问起了王承恩:“今岁官学毕业的学子数量是多少,他们有多少人从官,都有工作吗?”

“回殿下,奴婢需要查一查,请殿下稍等”

王承恩没想到自家殿下会询问这个,他只能告罪一声,随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在摆放文册的架子上来回翻找,最后找到了上个月礼部交上来的官学文书。

“天启二十一年,毕业的官学学子是三百七十二万六千余人。”

“其中参与恩科的有三百四十余万人,剩余继续就读府学。”

“此外,参与恩科而登科者不足三万人。”

“剩下的学子里,大多都被各大工业区招募做工去了。”

“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