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需要陆指挥佥事帮忙才行”
“这件事情倒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听完东宫众人的话,陆元高先是给出态度,然后又解释道:
“齐王殿下不准备用官学学子的原因,主要便是因为官学学子年纪太大,受到的官学教育太浅薄,日后容易重蹈燕山覆辙。”
“因此殿下,您若是想用这群官学学子,最好还是仔细考虑考虑。”
陆文昭给出了来自齐王府的答桉,可面对这个答桉,朱慈燃却是眉头紧皱。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局,每个时期也有每个时期的困局。
当年的朱由检何尝不想让燕山学子们多学几年,可是他所在的环境不允许。
如果朱由检让燕山学子们多学十年,那他们的思想自然要比现在坚定不少,可朱由检就会少了五年的准备时间。
天启五年到天启十年,这是朱由检推行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
燕山学子在这个时期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即便眼下的他们已经和当年走出燕山时的理念相悖。
这样的经历,放到朱慈燃面前依旧管用。
朱慈燃不想等府学学子吗?可问题是眼下大明需要的官员太多,只有足够多的新生官员才能填补燕山留下的空缺。
因此,他也没有太多选择
“其实不用选官学毕业的学子做官!”堵胤锡突然开口,让殿内众人不由自主的看向他。
对此,堵胤锡也对朱慈燃等人作揖道:
“江南之地,常常有一些学子因为家境贫寒而中途结束学业,提前参与科举。”
“国朝对恩科的报名并不限制学历,因此,我们何不挑选一些人,让他们提前毕业来进入官场呢?”
“今岁府学四年级的学子数量有十八万,若是他们之中有一半的人愿意提前走出校门,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堵胤锡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这让朱慈燃和孙可望等人眼前一亮。
确实,如果真的要选,那学习了九年新式教育的学子,肯定要比只学了五年的坚定。
反正都要选,不如选他们。
“这件事情,得询问齐王叔才行。”
朱慈燃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如果堵胤锡都能想到,那自家叔父肯定早早想到了。
他一直不说,或许这就是他留着对付燕山派的杀手锏。
“我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