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九章 国债(6)

检把握十足。

加上大旱突然消退,这让原本压力极大的地方衙门压力锐减。

没有了旱情的拖累,朱由检也就可以放心对付他们了。

因此,这份奏疏朱由检即便不堪也知道,这是燕山派服软的奏疏。

“殿下,既然燕山服软,那只需要平安度过,随后等待十月裁撤一批燕山官员,更换学子便可。”

李长庚不想齐王在大明这摊浑水里越陷越深,和燕山派讲和,然后打击一下燕山势力,这样的结果双方都能接受,便是皇帝也不能说什么。

“你说的不错”朱由检微微颌首,这让李长庚松了一口气:“既然如此,那殿下您”

“打压燕山的目的已经达到,不过如果他们不除,官场怎么为之一清?”

朱由检的开口瞬间让李长庚神色紧张了起来,他一直以为朱由检只是想要借机打压燕山派,现在看来朱由检不是想要打压那么简单,而是准备连根拔起。

“他们掌握官学和府学的六成教习,学子都由他们培育,若是他们肮脏龌龊,日后的官场和官学也将肮脏龌龊。”

“我筹谋二十八万官员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这一天!”

说话间,朱由检对李长庚严峻着脸开口道:

“昭告天下,旱情虽已褪去,但百姓疾苦,今日起田赋蠲免两年!”

“殿下!”

朱由检的最后一手出来了,燕山主要官员都盘踞在乡镇,而乡镇又以田赋为主。

他让沉廷扬贩卖皇店和常平仓的粮食,就是为了储备足够的银子,而这些银子的储备就是为了应对未来两年没有田地收入。

李长庚没有觉得朱由检做错,也知道一旦蠲免天下田赋,燕山派倚重的地方钱袋子就没了作用,可问题是

“殿下!国朝今年的赋税如果有九千万两,那田赋产生的农业税就要占据五千万两。”

“如果蠲免田赋两年,那国朝的赋税将腰斩至四千万两,这点银子顶多足够支付军饷和百官、兵马的俸禄,连衙役的俸禄都不足以支付。”

“更别谈国朝的工业区还在生产各类机器,每年投入不下两千万两,加上铁路的两千万两,这每年的缺额就是四千多万两。”

“即便眼下将常平仓粮食贩卖,也顶多只够收回两千六百万两。”

“若是真的要蠲免田赋,国朝最少两年都要停滞,百姓一旦受灾,朝廷连受灾银都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