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二百万亩,一旦旱情结束,其中一百六十多万亩水浇田和旱田就可以恢复生产。”
朱由检说完,他转头看向了自家哥哥朱由校,认真道:
“眼下国朝已经有了四个工业区,年产拖拉机二十四万台。”
“这些拖拉机若是用于恢复南北旱情过后的生产,那可以让七千余万亩耕地复耕。”
朱由检语出惊人,没人想到拖拉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
尽管只是初始版本的拖拉机,耕地效率不如后世恐怖,但数量产生质变,年产二十四万台拖拉机,足以让大明延续百年国运。
这些机械若是用到开垦新地上,那大明每年耕地都得在原本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近五百万亩。
“国朝眼下有多少拖拉机了?每年新开垦的耕地有多少?”
朱由检看向陆文昭,他是故意询问,用陆文昭的口来安抚山西人心。
“回万岁,殿下”陆文昭心知肚明的作揖回礼:
“国朝眼下有拖拉机六十二万七千余台,每年可开垦新地一千二百余万亩。”
“今岁的二十四万台,除八万台运往齐国,剩下的十六万台,尽数用作国内,拖拉机数量可增至七十八万余台,开垦近一千六百万亩耕地。”
齐国的发展迅速,大明却也不差。
只是齐国发展后很容易体现出来大明却因为体量太大而不能直观感受到变化。
如耕地,齐国十年时间耕地从无到眼下一千三百多万亩,这是零到一千三百多万的变化。
大明呢?十年前八亿四千多万亩,现在十亿四千多万亩,总量很大,但增加的比例相较人口却并不多。
齐国不同的地方在于人口太少,资源太多,对于齐国来说,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因为早期的人口不足,齐国即便买得起拖拉机,却也没有人使用,这也是金铉和夏允彝催促朱由检开放移民的原因。
如果齐国一开始就人口充足,那眼下的耕地数量恐怕早已数千万亩。
齐国这两年耕地增加这么多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口不断涌入,而这个趋势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的势头。
这个势头十分强劲,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这个势头已经有些过分大了。
尤其是当朱由检说旱情很快就会减退,并且陆文昭说了齐国今年要购买八万台拖拉机的事情后,城楼内许多随行官员的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