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3)

百姓遇难。

绍庆皇帝焦急,亲赴前线安抚百姓,同时下令军队、兵马司出动抗洪救灾。

八月,经各省官员统计,天下灾民数量不下两千万。

绍庆皇帝闻报,十分焦急,指示户部及各省官员不拘常例,竭力拯救百姓,并亲自提笔下旨,示意水退之后,地方官员要倍加抚绥,毋致百姓失所。

九月初,绍庆皇帝召北京内阁、六部官员至南京。

此时大明的国库之中,刨除用来储备的黄金外,尚有纸币四亿三千余万两,常平仓有粮三亿六千余万石。

绍庆皇帝下旨,限制各省百姓流通一月,并要求各省官员在这一个月里对受灾的百姓直接发放赈济银和赈灾粮。

赈灾具体标准是一人发银十两,粮三石。

此外,工部要在事后以工代赈,为百姓免费修葺房屋,同时发放工钱。

灾后,工部负责对黄河、淮河进行修葺,军备院负责研究水患,要彻底杜绝黄河溃堤的现象。

十月,水患平定,各省官员招抚百姓清理黄泛区。

同月,军备院实地考察过黄河、淮河、长江之后,又根据齐文王留下的手札,提出分段式修建大坝,以此让大坝获得蓄水库容。

天启年间由于技术不达标,因此无法实现,但眼下已经过去七十多年,大明早就拥有了在黄河、淮河修建大坝的能力。

不过,对于径流量极大的长江,眼下军备院还是无可奈何。

得知军备院的建议,绍庆皇帝当即下旨让工部考察修建黄河上游大坝。

绍庆十八年四月,齐国东京城与中都城人口相继突破百万,在他们之前人口突破百万的齐国城市只有拥有二百八十六万人口的西京城。

同期大明突破百万人口的城市已经达到七十二座,人口最多的北京城甚至居住着四百六十万人口。

数量庞大的人口带来了巨大的用水需求,以至于顺天府境内诸多河流断绝。

同期的北直隶人口数量也突破两千万,三角淀面积较之天启年间缩小四分之一。

如这样人口增长的而导致湖泊缩小的例子并不仅仅存在于北直隶,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河西的居延海,以及安西的蒲昌海(罗布泊)。

蒲昌海在天启年间尚东西长百二十里,南北宽六七里。

到了绍庆十八年,由于安西人口突破一千万,蒲昌海东西长度仅有六七十里,南北宽三四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