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2章 谨言慎行(3)

到。

“日后这种话就不用说了,小心隔墙有耳。”朱高煦没有东张西望,而是看着杨展认真交代。

杨展也不敢怠慢,当即点了点头。

“殿下今日不入武英殿吗?”

王瑄看了一眼时间,将话题岔开,但朱高煦却摇摇头:

“昨夜宫里差人传话,说是今日陛下带太孙与我那三个兄长去大教场了,无须我跟随。”

朱高煦这么说着,但心中也很是疑惑朱元璋为什么会不让自己去。

难不成是三府嫡长入了殿,他这个嫡次子就显得多余了?

朱高煦不自觉紧了紧手中茶杯,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十数里外的外城道路上响起

“爷爷,为何今日不让高煦前来?高煦若是来的话,应该能看看他近来所学本领吧?”

外城田间,当御前豹韬卫拉出一条长长的队伍,被拱卫其中的四辆马车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

大辂内,正襟危坐的朱允炆一边处理奏疏,一边漫不经心的询问老朱。

与他的正襟危坐相反,老朱靠在椅子上,浅浅地闭目养神。

在朱允炆的问题问出后,老朱闭着眼睛淡然开口:“那小子在行军打仗上的本领已经和你们拉开了距离,叫他来,风头就被他一个人都占了。”

朱元璋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为了顾朱允炆的面子,不过朱允炆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在行军打仗上的面子。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未来的天子,麾下将帅之功都是自己的功劳。

因此,他不仅很希望朱高煦来,还很想要利用朱高煦来挑拨三府关系。

“呵呵,高煦若是能表现出彩,那是我大明朝之福,风头被他占了自然更好,如此天下便知我朱家又多了一虎儿。”

朱允炆笑着说罢,接着又低下头处理奏疏。

只是在他低下头的一瞬间,朱元璋却微微睁开了眼睛,向他的方向瞥了一眼。

仅是一眼,他便似乎看透了朱允炆的小心思,脸上也不免露出几分疲惫。

自他越过六十五岁后,他便觉得身体每况日下,平日里很担心自己活不到朱允炆能稳定朝纲的那一天。

当然,除了朱允炆,他最担心的还是远在山西的晋王朱棡,自家的老三。

朱棡争储这件事情,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朱标尚在的时候,朱棡便常常与朱标来信,言语恳切的讲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