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58章 自由贸易(5)

铛铛铛”

清晨,当巨港城的晨钟开始铛铛作响时,早早准备好的郑和他们也在经过三个月的休整后决定启航。

郑和与陈瑄、崔均三人走出了旧港宣慰使司衙门,站在马车前,崔均对二人作揖:“我就不送你们了,反正天天在一起也腻歪了。”

“好!”陈瑄爽朗笑道:“你好好看着南洋,等我们回来,倒是要好好看看,这巨港的变化有多大。”

“哪还有变化的空间”崔均哭笑不得,而在他的哭笑不得背后,却是焕然一新的旧港城。

由于苏门答腊岛上石灰石众多,因此在郑和上次返程前,这里就已经兴建起了水泥工场。

这次郑和南下带来的工匠,更是让水泥工场的技术更加精细,产量更高。

三个月的时间里,巨港的城墙被清理干净了绿植,覆盖上了混凝土。

旧港城内的道路都被扩宽,屋舍也重新建设得焕然一新,城池扩大了一倍不止,足以容纳十余万人在其中生活。

除此之外,城外还兴建起了三个军营和四个集市,码头那边也被修建得焕然一新,可以停泊五千料的上百艘大船。

巨港内的官学也兴起,十所官学足够满足当地孩童的就学。

巨港是一个风向标,眼见朝廷在巨港投入这么多资源,其它华侨聚集和马来百姓聚集的城池也开始尽心尽力的干活。

从大明设立旧港宣慰司到现在,不断有马来人口和南洋各国华侨到旧港聚集,因为他们都看出了大明要立足南洋的决心。

南洋诸国很难过,可还得陪笑,毕竟郑和的舰队不是摆设,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天降爹”。

“好了,上车走吧。”

郑和调侃着,并和崔均打了个招呼后便上了车。

陈瑄见状也跟着坐了上去,不多时马车就驶离了旧港宣慰司衙门。

与三个半月前不同的是,原本拥挤狭窄的道路变得宽敞,两旁各种文化的建筑则是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石木结构的混凝中式小院。

“真没想到,三个月的时间能变化这么大,不知道我们回来的时候,这里会不会变得更为繁华。”

马车上的陈瑄感叹着巨港的变化,心里也忍不住升起自豪感。

一旁的郑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文册,腿上还有两本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

“比起这个,我更在意这个。”

“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