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义眯了眯眼睛,虽然知道徐硕聪明,但没想到徐硕居然能猜到官位西南的好处。
面对他的询问,徐硕也不假思索道:“贵州之事,短则半年,长则一年。”
“一旦土司叛乱被平,那接下来就是全面的推行新政并改土归流。”
“相较于北方三地,在贵州推行新政的政绩和履历无疑会更好。”
“下官觉得,留在巴县,等待被调往贵州才是下官当下最应该走的路数。”
徐硕毕恭毕敬的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蹇义,蹇义听后颔首:“你倒是目光长远,不像伱那同窗。”
“惟中也中选了吗?”徐硕诧异,他口中惟中是他儿时玩伴王回,表字惟中。
当初渤海军靖难南下,他们小镇被迁往辽东,而后又被迁徙至吉林城。
虽说颠沛流离一年有余,但他们也因祸得福,提前山东学子近四年上了官学。
并且由于吉林汉人的身份,为官之后也多有人照顾,不管是和都司的武官商量事情,还是和布政、按察司的官员商量事情,很少会有人对他们甩脸色。
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吉林城至今不过十六万口,而朝廷近四成武官都出自吉林城,谁也不知道徐硕他们背后会不会站着一尊公侯伯爵。
“得了消息,他便出发前往南京去了,不过他的政绩不如你,估计顶多拔擢一级。”
蹇义说着,同时也赞许的看着徐硕道:“你留在巴县可惜了,三个月后随我回成都吧。”
“谢先生提拔!”徐硕毕恭毕敬回礼,蹇义见状也继续散步。
见徐硕跟上来后,蹇义才开口道:“你在西南待着也好,现在江南水浑,还是西南安稳。”
“先生说的是江左和江东、浙西的官员吧?”徐硕开门见山,因为他敬佩蹇义,加上蹇义也有意培养他为自己人,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
“那三派不是好相与的,尤其是南北分卷后,三派争斗不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波及北卷和中卷,尤其是贵州设立三司后,若是中卷名额要增加,那南卷恐怕也会争吵着要增加。”
蹇义说罢,缓缓闭嘴看向徐硕:“你如何看待如今的庙堂?”
他带着几分考校询问,徐硕自然能听出来,故此沉思片刻后才一边跟着蹇义走动,一边开口道:
“学生刚刚步入官场不过二载,有些话可能会稚嫩,望先生勿怪。”
深思过后,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