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73章 好事不断(3)

正因如此,苏松二府的耕地划分才会容易出现问题。

二府的问题在于,耕地数量没有问题,但耕地质量问题很大,户口划分问题更大。

要动苏松二府,就等同在动庙堂之上大部分人的蛋糕。

“渤海出身的人,儿臣能说服。”

朱高煦作揖躬身,朱棣闻言略皱眉头:“俺”

他沉吟半天没说出一句,末了看了看朱高煦后才道:“俺帮你说服他们,同时会让纪纲和陈瑛帮你的。”

朱棣的迟疑是燕府出身的文臣武将,一旦能说服他们,其它人便无法阻碍朱棣。

“既然如此,那便没有什么问题。”

朱高煦回礼,朱棣却追问道:“你得先与俺说,你对二府准备如何做。”

“是。”朱高煦知道这是朱棣心里没底的表现,所以他详细解释起了自己未来将会对苏松二府做出的改变。

“苏松二府人口近三百万,耕地一千四百万亩,但承担了三百八十五万石田赋。”

“儿臣认为这田赋无需削减,甚至可以略微增加到四百万石。”

“不过在此的前提是,丈量当地田地情况,同时按照耕地情况进行收税。”

“虽然这样有些复杂,但朝廷也只是在苏松二府如此收税,并且派遣的里长、粮长、吏员也会是寻常府县的两倍。”

朱高煦说罢,朱棣轻声道:“四百万石”

他略微算了下,若是按照朱高煦的建议,那苏松二府每亩田要征收四十二斤粮食。

“想让百姓改换农家肥为土化肥可不容易。”朱棣看着朱高煦提醒道。

“可又有几家百姓能用得起农家肥?”朱高煦反问朱棣的同时,又开口道:

“朝廷给出的化肥,按照每斤一文售卖,而多产粮食百斤,上交税粮后还能有三百五六十斤,比原先产量高出五六十斤,而今苏松米价每斤三文,百姓每亩可多赚百余文。”

“况且即便是农家肥,那费用却也不便宜,每亩最少要用三车,每车三四十文,可不比化肥便宜。”

“只要朝廷给出政策,儿臣不相信那些用不起农家肥的百姓会不用土化肥。”

朱高煦有把握,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农民为粮食增产的渴望。

即便面对新鲜事物时他们会变得十分保守,但只要朝廷之中的官员率先开始使用土化肥,那百姓也会争先效仿。

“你的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