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79章 白手起家(3)

要买,但奴婢给家中兄弟们购置了两千多亩。”

亦失哈先说明自己的态度,又惭愧的说出自己给家里的兄弟购置了两千余亩耕地。

朱高煦听罢,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

“苏松二府的土地他们可以买,但仅限苏松二府的土地。”

“此外,所有购买的土地都给我丈量好,让衙门的人登记造册,不要偷税漏税。”

“殿下放心,这点奴婢已经交代过了。”亦失哈连忙点头,朱高煦见状也摇了摇头,将手中奏疏放下后,继续处理起了其它奏疏。

不过这些奏疏里,大部分都是燕府和渤海诸将在苏松二府买田的事情,由于这群家伙财大气粗,因此苏松二府的耕地价格硬是被从每亩十二贯抬到了二十六贯。

许多贫民和富农见状纷纷变卖耕地,又自发组织去当他们的佃户。

一开始朱高煦以为是勋贵们强买强卖,又强迫农民当他们的佃户。

可是仔细一查,却是许多农民经受不住诱惑贩卖了田地,又借着勋贵们需要佃户去报名。

由于朱高煦早就出台过相关政策,因此在永乐年间的佃户还是有保障的,例如地主田租不得超过六成。

这么一来,佃户就能收获四成粮食,算下来就是每亩一百二三十斤,并且田赋还由地主交。

因此,江南的土地兼并速度远比朱高煦想的要快,百姓们以为自己拿到了钱,还找到了长期工作,殊不知这只是小聪明,真正聪明的是得到了政策的勋贵和群臣们。

苏松二府的官员大多已经换成了渤海出身的官员们,在他们的奏疏中,土化肥的消息传开过后,苏松二府的土地交易便变得十分频繁。

在新政中,土地交易都需要前往衙门更换新的田契,而田契上的田主名字也会得到更换。

在整个交易中,官府每亩地会收取一百文的契税,而近半年时间里,苏松二府一共收取了四十四万六千多贯的契税。

也就是说,在过去半年中,苏松二府的土地交易情况是四百四十六万余亩。

其中有没有重复交易,朱高煦不太清楚,但这种势头他没有必要阻止。

一来是不好阻止,二来是这样的土地兼并更方便收税。

从二府数千家勋贵富户手里收税,总好比从三百万人口手中收税要简单多。

不过能收上来税的前提是朝廷必须能压住这群人,不然他们就会开始隐匿田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