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79章 白手起家(5)

从府衙到县衙都有人选,不过其中主动报名贵州的数量稀少,朱高煦数了数,仅六十七人。

这样的情况让朱高煦皱眉,新政之下,一个县的官员数量比洪武年间要多,一共是六人,分别是正七品的知县、正八品的县丞、从八品的主簿、正九品的教谕和从九品的典史、掌管兵马司的巡检。

典吏和巡检之前是不纳入品级的,而新政之下则是最低的从九品。

虽然官职低微,但却有了上升通道,而胥吏中的吏员、镇长、里长、粮长等人却需要参加科举,考上举人才能继续上升。

考举人虽然没有考进士的难度那么大,但也是要与几十万人共同争夺不到两千名额的,同样是百里挑一之人。

“六十七人,顶多维持一个府。”

朱高煦皱眉看向孙铖,孙铖也作揖道:“夏尚书的意思是,先对播州分出的遵义府派遣官员,维持前方大军的粮草畅通。”

“至于其它的府邸官员,则是可以从今年的科举中选拔派任。”

“另外这六十七名官员中位于四川的官员已经前往了遵义府,并带去了相应的熟练胥吏。”

孙铖解释完,朱高煦略微颔首,随后将奏疏合上。

“既然是这样,那就先这么办吧,胥吏与官员们一同出发。”

交代过后,朱高煦便继续看着孙铖,孙铖也没有其它事情,因此起身作揖后缓缓离去。

不多时,春和殿内又响起了朱高煦朱笔批阅的声音。

也在他批阅的同时,从四川重庆府前往贵州遵义府的崎岖山道上也挤满了人。

二月中旬的贵州依旧寒冷,高山浓雾让人头发上尽是水珠,远远看去好似所有人都白了头。

那不足两丈宽的崎岖山道上,数千民夫们驱赶挽马拉拽各样工具走在最后,在他们的前面则是上千名各类工匠,以及数百名读书人的队伍。

“孟明,这路也太难走了。”

人群队伍中,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儒生抱怨着,而他身旁那二十出头的青年儒生则是轻笑:

“若是这地方不够偏远,也轮不到我们前来担任高官。”

面对湿滑崎岖的山道,青年儒生依旧能够笑出来,不得不让人佩服。

“老实说,你现在后悔没?”

擦擦胡须上的露水,那二十七八的儒生开口询问,而被他询问的那青年儒生也笑了笑:“有什么可后悔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