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84章 试点江南(6)

而且海军带来的效益也并不少。”

“吕宋每年产金价值一万二千余贯,算上商税可以达到两万贯。”

“旧港那边每年可以收税近五十万贯,还有近六万石税粮。”

“对日市舶司又能官营贸易收入近二百万贯,这些加起来,不仅足够支付海军俸禄,还能维持沿海和平。”

“如今沿海已经和平,朝廷也可以裁撤许多沿海备倭的卫所了。”

“我算过,沿海有二十二卫,如果都改屯为民,改战为兵,那整合过后,能新置二十二县,保留六个卫。”

“光是八万多屯兵的裁撤,便能为朝廷省下近六十万贯的钱粮布匹与棉花。”

“这么算来,解学士还觉得维护六万余人海军的二百万贯钱很贵吗?”

朱高煦回答的有理有据,解缙也挑不出什么刺,不过他很清楚海军的独立性,因此作揖道:

“海军孤悬海外,唯有将领亲眷在京城,若是日后有将领生有异心,完全可以割据海外,自成一国,这并不利于朝廷。”

解缙的话,便是古往今来历代皇帝的担心。

在没有电报和电话之前,一封信想要送往数千里的海疆外,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

这样的长时间的消息传递,通常也代表了朝廷无法获知当地的一手消息,若是一个将领密谋叛乱,那海外孤岛想要割据是十分容易的。

不过朱高煦也早早想到了这点,因此他反问解缙:“朝廷的造船厂,主要在哪里?”

“江南。”解缙心里一沉,朱高煦再问:“海外有能够制造一千料以上战船的船厂吗?”

“没有”解缙低下了头,朱高煦继续:“海外能铸造火炮吗?”

“不能”解缙作揖回礼,不再反驳朱高煦。

见状,朱高煦也开口道:“海军的命门已经在朝廷手中,只要朝廷集结人力物力,不断地对战船与火炮进行迭代,那海军所谓的叛乱便不是问题。”

“倘若真到了海外割据,朝廷无力出兵镇压的时候,那恐怕也已经是王朝末期了,何必在意海外疆土?”

朱高煦这话说的有些不吉利,但众人都习惯了他将事情往坏处想,所以倒也没提出反驳。

不是反驳不了他,而是反驳了也没用,反正这对父子有钱有兵,说一不二,他们不点头,其他人说话都和放屁一样。

“陛下”

兵部尚书刘隽主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