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07章 新老更替(6)

万学子陆续毕业,大部分教习需要面对的情况是各地正常的十几二十几万学子的在读数量了。

各地的教学情况,也从原本的一班四十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一班十几人。

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许多教习都做好了另谋出路的准备,甚至许多嗅觉灵敏的教习,在中学颁布后不久就主动辞职,前往了中学就读。

“今年中学报名数量多少,就读数量又有多少?”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拿着手中文册翻找了一会,末了报出道:“今年报名的消息还没报到京城来,按照往年看来应该是四月才能汇总上奏。”

“至于中学的就读数量,文册上写的是四万六千七百余人。”

“嗯。”朱高煦颔首,随后道:“这群人嗅觉还算灵敏,倒是那些不灵敏的就有苦头吃了”

“苦头?”亦失哈愣了下,随后反应过来:“您不准备把这十六万人投入江南?”

“新政的好处,不能总给一批人吃。”朱高煦摇摇头道:“不过我不会一口气裁汰他们,他们还有跟上来的机会。”

“你准备一下,对天下官学开始宣布,自今年起,改官学为小学,每年正月为教习考核月,考核五年一考,若是没有通过考试,则无法继续担任教习。”

“至于考核的试卷内容,主要以中学内容为主。”

朱高煦准备给中学那四万多人谋口饭吃,至于那二十多万教习,注定要被淘汰十六万。

朱高煦承认他们在官学推广时为大明朝做出了贡献,可他们说到底是五年速成培养起来的教习,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不算巩固。

如今大明朝需要从低质量教习向高质量进行改变,可财政又不支持保留原本的低质量教习,因此只有淘汰低质量,使用高质量。

这个十六万教习不会一口气裁汰,而是逐年裁汰。

朱高煦估计这个过程也就还有五年,到时候中学的第一批两万多学子也毕业了,调派下去便可以应对二十几万学子。

不仅如此,中学的毕业数量也会如当年的官学一样逐年提高。

不过可惜的是,朱高煦自己的知识储备也顶多能维持在中学这个水平了。

太学将会转变为科研类的学院,普及教育则是小学和中学去做。

再往后,太学的学子得不断发明创造,逐步增加教材厚度,然后才分出大学。

这一天朱高煦是否能看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