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有些惜才,并不想就这样杀了解缙。
思虑许久,朱棣才犹豫着开口道:“等修书结束,找个机会将他贬到云南和广西做官,让他吃吃苦头再看看情况。”
“臣领命。”姚广孝点头应下,不过闻言的他却在心里叹气。
解缙的性子他太了解了,如果不是朱棣惜才,他早就死了好几遍了。
当下朱棣已经有些摇摆不定,而解缙的性子根本不可能改变,那么他的死期估计也就不远了。
想到这里,姚广孝不再发言,朱棣也将目光看向郑和:
“下西洋舰队的宝船和战船,需要检修多久才能继续航行?”
“大概到冬月就能全部下水。”郑和回应过后又补充道:“另外工部还新修建了十几艘宝船和三十几艘战船,五十几艘马船。”
“按照昨日殿下的意思,应该是想在腊月前令我们出航,并且越国公杨展已经在两淮、江东之地开始了募兵。”
“按照训练进度来看,大概也是腊月左右可以参与下西洋的任务。”
“这次下西洋的规模,大概是宝船七十艘,三千料大福战船一百二十艘,五千料和三千料的马船合计三百艘,将士六卫三万余人。”
郑和交代了第三次下西洋的情况和进度,朱棣听后十分满意。
毕竟这一次下西洋如果是在他在位时期进行的,那自然也将算作他的功绩。
只不过他不清楚,老二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前往东洲和北洲。
想到这里,朱棣不免询问起郑和:“老二虽然与我说了东洲有可以治疗疟疾的东西,并且有许多大明没有的作物,但寻觅些东西应该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
“你昨日说老二准备设东洲宣慰司,那这样所用的人力物力就更多了,这是为何?”
“怪奴婢未与陛下说清楚。”郑和这才反应过来,许多事情朱高煦似乎忘记和朱棣说了,因此郑和连忙补充道;
“那东洲和北洲上有数千万与我等肤色相近的土人,他们有自己的国家,并且东洲和北洲有许多山脉,尤其是东洲更是生产黄金白银。”
“殿下设置东洲宣慰司的意思,便是想要与当地百姓贸易,毕竟朝廷当下每年人口增加甚多,而西南与日本、吕宋等地金银开采速度未见提高,显然已经到了极限。”
“如此环境下,唯有从东洲获取金银,才能继续铸造新钱,避免洪武年间的钱荒一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