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19章 亦步亦趋(6)

算过,这些年永乐通宝一共发行了多少,各类钱币收集毁铸了多少?”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询问夏原吉和郭资,之所以询问两人,是因为永乐通宝从永乐三年开始大规模发行,而当时郭资还不是户部尚书。

“先后八年时间,大约发行八千六百余万贯,具体的情况得拿文册才能了解。”

夏原吉不假思索的开口,同时继续道:“至于上缴毁铸新钱的数量,大概在五千万贯左右。”

“这些情况,户部都有造册,毕竟每年旧钱铸新钱,总归会因为钱币质量不一,从而导致火耗不浅。”

永乐通宝的质量不用多说,由于质量太好,从而导致了市面上敢于仿制永乐通宝的作坊十分稀少。

与其仿制永乐通宝,还不如仿制洪武及前朝的那些古钱币。

“就市面的情况来看,你们觉得,朝廷还要多少年,才能彻底让永乐通宝成为主流?”

朱高煦的话语中总是能蹦出新词,这点夏原吉和郭资已经习惯了。

郭资盘算了一下,估摸着才说道:“上个月吕宋寻到了几座铜矿,按照当地宣慰使许柴佬之言,明年这个时候就能稳定开采数十万斤的铜锭输送京城,几年后可开采百万斤。”

“如果这条消息属实,那朝廷每年就能多铸二三十万贯,算上海外和西南的白银和铜锭,每年新铸七百万贯不成问题,顶多二十年就能占据主流的市场。”

“百万斤?”朱高煦诧异,他虽然知道吕宋铜矿储备很高,但以当下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想在吕宋每年开采上百万斤铜矿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殿下,近来庙堂有不少人弹劾许柴佬”

朱高煦诧异还没过,一旁夏原吉便说出了庙堂对许柴佬的弹劾内容。

许柴佬毕竟之前是个商人,商人就是逐利的。

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吕宋没有任何产出,所以大明也没给许柴佬什么资源。

许柴佬年老之后便从吕宋返回了老家福建,大明在吕宋的统治也随着他率领同乡离开后土崩瓦解。

而今不同,朱高煦点出了吕宋的金铜矿,许柴佬自然也就有了奔头。

加上蒋贵麾下的两卫上万兵马,许柴佬的野心自然也被放大。

吕宋的人口并不算多,发展至今也不过十三万余,自然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开采矿藏。

不仅不够人力开采,就连开荒都十分缓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