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61章 永乐十七年(5)

“交通一旦便利,百姓想贫穷都很困难。”

朱高煦还在讨论西北铁路的事情,朱棣闻言点头:

“这事情你决定就做,不过还是得率先保障两京铁路。”

迁都这么久,朱棣也看出了北京的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粮食问题,其次则是交通和政治问题。

迁都北京后,的确利于朝廷控制漠南和东北了,更使得北方终于有了一座人口大都市。

但迁都之后,北京的粮价肉眼可见的增长,迁都前北京粮价约每石四百文,如今却已经涨到四百五十文了。

不仅是北京,就连整个北直隶的粮价都增长了许多,而且北京也与边军争抢起了南粮北运的漕粮。

其次,北京的交通虽然可以,但通往西南的距离太过遥远,控制西南很不方便。

政治上,就连新政派都在迁都之后产生出了南迁的声音,可见对于迁都北京,许多官员依旧不看好。

除去这些问题,从经济和军事来看,迁都北京确实有利于朝廷控制北方,并且对于控制海洋也没有太大的阻碍。

一旦两京铁路通车,粮食和交通问题也会得到解决,所以对于两京铁路,朱棣甚至比朱高煦还要上心。

“父亲放心,我会准备好的。”

朱高煦作揖应下,朱棣瞧着他作揖,心里也有些说不清的滋味。

接下来的时间,他与朱高煦走遍了整个工业区,听他阐述未来工业区的工厂,以及这些工厂的工业产量。

直到午后,他们才翻身上马,向着宫城踏上归途。

路上,他们能看到成片的耕地,由于正值正旦,这里倒也看不到什么百姓。

不过就耕地来说,耕地间的混凝土水渠,无疑是彰显朝廷对农民的帮扶。

“这天下的人口和耕地都在你我父子手中得到提升,今年过后你好好干,以后我下去了,你爷爷问我事情,我也能挺着腰杆回答。”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显然又是一次对朱高煦的试探。

不过这次朱高煦没有回避,而是点了点头。

见他这模样,朱棣愣了愣,但很快反应过来,用欣慰的眼神看着他。

“稍许回宫,你让礼部诏令海内外诸藩入京朝贡,届时刚刚举行你的即位大典。”

朱棣看出了朱高煦的意思,如释重负的与他交代了起来。

朱高煦闻言点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