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82章 把控舆论(6)

开始便开始购买国债,同时将债券日期填写为四月初一。”

早在朱高煦推行国债的时候,他就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有些东西随处可见的时候无人珍惜,等它有了稀缺性的时候,所有人便会像闻到血的鲨鱼般蜂拥而至。

况且他只算了产出,而没有算土地增值。

“不必,我只是略有感叹罢了。”朱高煦提起朱笔,低头处理奏疏。

历史是一个循环,当年朱元璋弄宝钞的时候,官员们算计得到宝钞,不过他们没想到朱元璋把宝钞当纸来印刷,故此才赔了夫人又折兵。

哪怕只有一千万人需要煤炭,那每天也是三千万斤的购买量。

“这笔钱用来买卖物资,惠利铁路沿边百姓,难不成还赚不回一点利息钱?”

不多时,他又补充一句道:

郭资如此说着,朱高煦却开口道:“这笔国债既然筹齐,那便是时候开始开汉铁路和湖广铁路,以及滇越铁路的修建了。”

胡纶将自己收集的情报通通告诉了朱高煦,朱高煦对此虽然不感觉意外,但对于大明这群人精的眼光还是比较佩服的。

国债发行的奏疏是二月初二朱高煦签订的,同时债券也被下发全国二千四百家银行。

“臣告退”胡纶作揖回礼,随后起身走出殿外。

其实在消息传来武英殿的时候,朱高煦便已经猜到了这些国债的去向,让胡纶调查,不过是为了彻底确定罢了。

不过在此之前,这国债的利息还得调整才行,不然百姓大量买入会导致朝廷支付不起这5%的高利息。

“臣领旨”

见状,朱高煦又吩咐询问了六部的其它事情,末了在一个时辰内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最后宣布散朝。

朱高煦要炒国债,首先就要让国债有稀缺性。

原本一年能赚三千六百贯,现在能赚七千二百贯。

田价虽然涨了,但产出却并没有太大变化,毕竟河南的水利在洪武年间就十分重视,水利带来的粮食产量早就落实了。

如果加上土地增值,那土地回报率显然会大大超出他所写的这串数字。

即便每趟都前往江南,一年也能赚三十多万贯,如果贩卖往北平、河南、山东沿边铁路各县,那利润甚至可以翻好几倍。

所谓的土地回报率仅1.86%,这不过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用来引导舆论的文章罢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