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能发行的纸币数量近六亿。
朱高煦曾说他给朱祁钺留下了三条可以走路的腿,第一条是银行,第二条是金库,第三条则是内帑。
第一条保障大明朝发展,第二条保障大明朝改革,第三条则是保障儿孙不被掣肘。
现如今,第二条腿已经被朱祁钺给用上了。
其实他说错了,他给儿孙留下的不只是三条,因为还有第四条信用。
自永乐年间开始回收宝钞开始,尽管这是赔钱买卖,可朱高煦却一直回收来补贴百姓,为的就是培养朝廷的信用。
正因如此,当朱祁钺开始发行纸币,百姓们都开始对五十多年不曾出现的“宝钞”感兴趣了起来,用纸币成为了一种风气。
五千万两纸币不到半年就流通于市场,而朱祁钺也在景泰十一年再次发行一亿五千万两纸币。
此后数年,他以每年五千万两的频率发行纸币,直到景泰十五年暂缓发行。
在此期间,各地的水电站、火电站也相继发电,大明朝二千四百余县的电力得到了保障。
当然,这时并没有太多电器,除了电灯和电报机以外便没有其它电器了。
不过作为新事物的电力,毫无疑问催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发明,所以在此期间,一些使用电力的机器被发明出来。
景泰十六年,电焊技术得到运用。
军事上,大明于同年下水了排水量为五千六百吨的“松江号”铁甲巡洋舰,并开始建造排水量七千吨以上的“苏州号”铁甲巡洋舰。
民生上,电焊技术被运用到机器和车辆上,并开始传播开来。
除了电焊,例如风扇便是当时百姓们可选择的一种新事物。
尽管一开始的电风扇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可对于大部分百姓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炎热夏季享受凉风更奢侈的解暑办法。
饶是如此,大明的电力也依旧足够城区百姓使用,而这一年的大明城区居民率为9%,城镇化居民率为22%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示大明朝的情况正在由好向更好挺进。
不过就在百姓们欢欣鼓舞的时候,一则噩耗也由北京向世界传出。
景泰十七年三月初七,太上皇朱瞻壑于辰时三刻五分驾崩于大明宫城长寿宫,享年九十三岁。
这般寿数,便是放眼整个世界都令人骇然,更不用说放在皇帝这种平均寿命不超过四十岁的职业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