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9章 法会6(2)

也曾步入青楼饮酒,却说“凡心若动,处处皆是红尘万丈;凡心不动,处处皆是山门”;

更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

句句如偈,字字惊心。

在场不少僧人听得直皱眉头,有的甚至暗暗摇头,觉得了因的所作所为实在有违清规。

然而桑杰喇嘛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他原本肃穆的脸上渐渐浮现出惊奇之色,双眼越来越亮,到最后竟抚掌大笑::“妙哉!原是个撕破名相的真修行!”

他转向了因,目光中满是赞赏:“了因师父看似放浪形骸,实则深得禅宗''不执于相''的真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这话说得透彻!修行不在形式,而在本心。能够身在红尘却不染尘埃,这才是大修行、大自在!”

桑杰喇嘛突然整了整袈裟,向了因合十施礼,态度极为郑重:“了因师父,请。”

这一举动让全场哗然。以桑杰喇嘛的地位,竟然对一个年轻僧人行此大礼,可见他对了因的看重。

而了因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微微一笑,还礼道:“大喇嘛请。”

场中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期待这场非同寻常的辩经。

桑杰喇嘛首先开口,声如洪钟:“既然了因师父有''处处是山门''之见,老衲请教:既然处处是山门,为何还要有寺庙?既然酒肉穿肠过无妨,为何还要持戒?”

了因不慌不忙,从容应答:“寺庙是舟,渡人过河,既已过河,何须负舟?戒律是药,治病救人,病既已愈,何须服药?然未过河者需舟,未愈者需药。故而既有寺庙,也需不执于寺庙;既持戒律,也需不执于戒律。”

桑杰目光炯炯:“如此说来,小师父认为执着于不执著,是否也是一种执着?”

了因含笑:“大喇嘛此问妙极。执着于不执著,确也是一种执着。故而真正的不执著,是连''不执著''这个念头都不执著。如同渡河后既舍舟,亦舍''舍舟''之念。”

二人你来我往,机锋频出。

桑杰喇嘛引经据典,了因则随机应变。有时了因不直接回答,反而以问代答;有时他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奥的佛理。

辩到精彩处,了因忽然指着殿外一株在风中摇曳的竹子,问道:“大喇嘛请看,是风动,是竹动?”

桑杰微笑:“非风动,非竹动,仁者心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