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意思很简单,只要科举中了进士、做了官,要钱有钱、要豪宅有豪宅、要美女有美女、要豪车有豪车!
这简直就是劝人做贪官啊...
不对,这是劝人多读书!
所以,武松决定读书,考科举、挣功名。
绝对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绝对不和梁山贼寇勾结!
半年时间,武松悬梁刺股、拼命读书,恶补北宋科举知识。
作为穿越者,武松有着天然的优势。
很快,武松把该读的书全部读完,正式报名参加县里的童子试。
在北宋,科举分为三个阶段:州试、省试、殿试。
州试相当于全市会考,省试相当于全国高考,殿试则相当于面试找工作。
州试之前,需要在县里参加县试,筛选出有资格参加州试的童生,也称为秀才。
今天这场考试,就是由清河县举办的县试,也称童子试。
不过,参加童子试有个要求,年龄在10-15岁之间。
如今的武松已经18岁,长得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一起参加童子试的考生,身高只有武松一半,甚至有的只到武松膝盖。
没办法,谁让原来的武松天天舞刀弄棒,不务正业,荒废了年纪。
武大郎把卖炊饼攒下的钱送进县衙,贿赂县丞,把年纪偷偷改小3岁,变成刚好15岁的童子。
走进县衙,中间坐着清河知县张知白,县丞李迪站在身后。
童子试由当地知县作为主考官,所以今日的主考官是张知白。
考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口试,就是当面背诵经书,包括论语孟子礼记孝经等儒学经典。
二是笔试,就是知县给题目,然后写诗赋。
张知白坐在中间,每个童子到了跟前,张知白随机从六经挑选一段,让童子背诵,并且打分。
轮到武松时,知县张知白一抬头,差点吓得摔在地上:
“这位壮士何人?你来作甚?”
武松身长九尺有余,目光犀利、身材魁梧,拳头捏在一起,好似沙包一样。
知县张知白被唬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