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到了武松家里,武松正打算出门找个宅子,安顿李师师。
问了事情缘由,武松没有立即进宫,而是先去了何正复家里。
到了何府,听说武松来了,何正复连忙出来迎接。
“多谢何叔的宅子。”
“几处宅子而已,值得甚么。”
进屋坐下,何运贞连忙出来,问道:
“哥哥如何得空过来?”
武松说道:
“蔡攸那厮不学无术,圣上要他批阅奏折,他却不会。”
“我的意思,组建内阁,以蔡攸为首,再挑选几人协助。”
“我想请何叔入阁。”
何正复听了,眼睛放光。
作为官场老人,何正复听出了其中的好处。
这个内阁,相当于蔡京组建的讲议司,重要的事情全凭自己决定。
只要进入其中,就是权臣。
何正复咽了咽口水,问道:
“二郎,不怕朝臣反对么?”
武松笑道:
“童贯还在梁山贼寇手中,蔡京刚刚罢了官,谁人反对我?”
“再者,我并非蔡京那等胡作非为,我行正道,忠直之士应当拥护我。”
何正复问道:
“二郎还想请谁入阁?”
“再请张叔入阁。”
张吉是尚书右丞,他肯定要入阁的。
“还有国子监祭酒董逸,此人学识渊博,且是正直之人。”
何正复微微颔首,赞同武松的意见。
如果全是武松这边的人,肯定会有反对声音。
但是,如果吸纳有名望的人,阻力就会小得多。
何正复掐指算道:
“蔡攸、我、张兄、董祭酒...二郎不入阁么?”
“我暂且不入阁,有两位叔父在即可。”
武松看向何运贞,说道:
“我本想让贤弟入阁,但何叔已经入阁,你再去便不合适了。”
父子同入内阁太扎眼了,就算严嵩也不敢这样做。
所以,何运贞不能去。
何运贞马上说道:
“小弟知晓,父亲入阁足矣。”
何正复说道:
“蔡攸不懂政务,实际决定的便是我和长兄、董祭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