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诡异的气氛。
消息像是长了脚的耗子,在皇城各大衙署的阴暗角落里飞快地穿梭。
当“方孝孺接旨”的消息传到文华殿时,殿内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嗡嗡的议论。
一个内侍碎步跑进殿来,附在齐泰耳边低语了几句。
齐泰那张原本紧绷的脸,瞬间舒展开来,甚至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意。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都比刚才洪亮了不少。
“诸位同僚,方才宫里传来消息,方孝孺方学士,已经接下了陛下的旨意!”
他环视一圈,刻意顿了顿,享受着众人投来的注目。
“方学士深明大义,不避斧钺,愿亲赴贼营,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王保保归降!”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方学士他他真的接了?”
窃窃私语声中,黄子澄“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满脸激动得通红,接旨的是他自己。
“高义!先生高义啊!”
他对着宫城的方向,遥遥拱手,声嘶力竭地喊道,眼角甚至还挤出了几滴浑浊的泪水。
“方先生不愧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是天下士子的表率!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此等风骨,山高水长!”
齐泰满意地点点头,接过话头,声音里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正气”。
“黄大人说得没错!方学士此行,乃是为国尽忠,舍生取义!他所代表的,是我大明朝廷的煌煌天威,是我皇家的无上仁德!”
他瞟了一眼殿内那些面面相觑的官员,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我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国难当头,方学士以一介文弱之躯,尚敢以身犯险,我等手握兵权的武将,身居高位的文臣,难道还有畏缩怯战的道理吗?”
这一番话说得是冠冕堂皇,掷地有声。
一些年轻的官员被他说得热血上涌,纷纷附和。
“齐大人所言极是!我等当以方学士为榜样!”
“没错!!”
但更多的老油条,只是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一个六部的小官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人嘟囔:“这不是让方学士去送死吗?陛下怎么会下这样的旨意”
他话还没说完,旁边一个年长的同僚立刻用手肘狠狠捅了他一下,压低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