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静止的时候,万物都会静止。
忘情道并非是时间之道,但此时此刻萧隐若的忘情道域内外,一切仿佛都陷入了静止。
无论是被她护在身后的陆今安还是坐在莲台上的梵舟行,都是如此。
情之一字,贯穿时光。
关于忘情道,萧隐若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思考最多的人,她从拜入清渺宫的那一刻起,就不停思考着太上忘情。
因为好奇,因为喜欢,因为契合。
她以太上忘情为根基,以清渺域为大道,筑成仙之道,成就神临。
她看过清渺宫前辈们的典籍,也走遍大多界域,她想将清渺宫发扬光大,也想将边关往前推进。
她尽力做到了最好,直到如今再次和北方灵族陷入拉锯战之中。
萧隐若一直想要跨过那一层天关,成就隐于天地之间、不在命轮五行之中的神隐之境。
而万道宗的形态是她所向往的理想境界,但是她发现自己过于执着了。
就像陆今安说的那样,一宗和一域的差距很大。
你不能以一宗的形态去要求一整个大域,因为人和人的‘情’是不一样的。
将整座清渺域打造成一座‘万道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无情道没什么区别。
不困于自我的情、不执于自我的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方为太上忘情。
天道无情,因为见过众生。
太上忘情,应顺天道、尽人事。
何为顺天道、尽人事?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天地是什么?
天地是规矩,是阴晴圆缺、生老病死,也是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见过天地,所以谦卑。
众生是什么?
众生是妖魔鬼怪、名利全勤,见过众生相,所以宽容。
自己是什么?
自己是一团欲望,七情六欲、贪嗔痴念,见过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萧隐若见过天地,所以成就神临;见过众生,却将众生理想;见过自己,却未见本我。
因为逐渐直面本我的本能和欲望,于是她的实力能够提升。
因为不再将众生理想,所以她看到了神隐之路。
因为太上忘情的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不执于念,故而忘情而至公,天下为己,有如神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