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以比时价要高出两三成的价格收买都畿京畿百姓的余粮,免得谷贱伤农,同时在当年,增加粮食储备,减少漕运输入,减少漕运损失。
等到了灾年的时候,再将多余的粮食低价放出去,用来平抑粮价。
这些到了后世,是人人都能说出来的良法,但是在大唐,牛仙客是第一个拿出来实际执行的。
很难得。
听到韦谅这么说,牛仙客难得的笑笑,说道:“你了解不少,但你应该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当年太宗皇帝和宰相魏征相谈而言的内容,当年实际上已经做过一些,只是没有形成体制罢了。”
“是!”韦谅神色认真的拱手,但没有形成体制,就是没有形成。
不管怎样,牛仙客的做法,都实实在在的让关中和河洛的百姓得到了好处。
韦谅看了一眼沙盘,转身小心的拱手道:“既然左相所行,在关中与河洛可行,有益百姓,那为何不通行天下,如此天下大盛,百姓安乐,举世盛世。”
牛仙客深深的看了韦谅一眼,然后看向沙盘,久久不说话。
“左相。”韦谅神色有些不安。
“韦郎应该听说过朝野对本相的风评,点头宰相,右相说什么便是什么,对吧?”牛仙客没有回头看韦谅,只是依旧盯着沙盘道:“但你却不知,若没有本相如此行事,恐怕这和籴法,别说是河洛了,就是关中都进行不下去。”
韦谅猛然抬头,惊愕的看着牛仙客。
什么?
“当年和籴法刚行之时,的确给关中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到了第二年要继续时候,却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阻碍,甚至已经有御史开始弹劾于本相,奏本都已送到了圣人案头。”
牛仙客轻叹一声,道:“是右相在那个时候,伸出了援手,只要本相事事惟命而行,他就支持我将和籴法推行下去。”
韦谅眼神骤冷,紧紧咬牙。
“当然,本相也没那么傻,虽然幕后算计的有别人,但右相推波助澜,也是能猜出来的。”牛仙客冷笑一声,道:“所以我要求右相协助我,在河洛也推行和籴法之事,如此,关中河洛,粮价便尽在掌握了。”
牛仙客干吏出身,他做宰相,自有自己的手段。
别看在门下省行事,他多听从李林甫之令,但在整个门下省,最没存在感的,就是李林甫的亲信陈希烈。
“还有你阿耶。”牛仙客抬头看向韦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