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已经达到了3.6%,也算是一个小惊喜。
***
又一个深夜,陈文浩之前已经休息了许久,养足了精神。站在厂房的院子里,抬头看天,今天有些阴沉,月黑风高。
“这真不是什么好形容词。”陈文浩嘀咕着,往厂房里走去。
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就是此刻,陈文浩决定出发了。
把自己套进宇航服里,也亏得fdd研发的新一代宇航服轻薄不少,他花了近20分钟独自完成了。坐进鲲鹏号的座位上,金属环扣自动延伸出来将他固定。
他没有戴上头盔,因为小卡在有限的能量提供下,对鲲鹏号的供气设备做了点小调整,舱内前部也就是他所在的区域能够保持空气不泄露。至于空气循环和气密舱之类的设施,限于鲲鹏号的结构和能量供应紧张,也无力增加了。小卡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了一条换气管道,管道一头连接在氧气瓶上,每隔半个小时用新鲜的氧气置换掉原有的空气,原有的空气通过后舱引擎喷射区直接进入太空。
坏处当然也有,这样一来,每瓶原来可供单人呼吸8小时的高压缩氧气,使用时间骤降到智能用4个小时。幸好,陈文浩当初订购的氧气瓶数量充足,算下来倒是够用。
陈文浩深呼吸了一口,“好了!”
舱内亮起一圈柔和的光晕,还开着的舱门自动缩回合拢,和舱壁连在一起严密无缝。陈文浩能感觉到身下传来一阵微微的震动,从唯一能看见外界的观察窗望出去,鲲鹏号已经悬浮着飘到了院里。
“出发!”
下一秒,勘察器的反重力功能开启,鲲鹏号在几息之间,便离开了这片地界,升入了高空。
和以往大方向一样,鲲鹏号在不断拔高的同时,也在向东边高速移动。不过这一次,出于尽量节省能量的原因,冲击大气圈的空域选在了刚出中国领海的东海公海区域。
如果有一架摄像机正跟着鲲鹏号,那么观众就会发现,万米高空中,一直安静上升地鲲鹏号停顿了一下,悬浮在空中。
小卡的提示闪现在视网膜投影上。
深吸了一口气,陈文浩叫道,“来吧,我准备好了!”
鲲鹏号尾部原本一直沉寂的引擎开始轰鸣,机尾开始向后喷射火焰,火焰从浅红色逐渐转向深红色,机头抬升,开始了又一次冲出大气圈的征途。
内部的陈文浩感受到了远比刚才要澎拜汹涌得多的动力,推背力更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