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风险。
但眼前这个流窜ai则不同。
它的技术根基大体仍在陈瑜可透彻理解、完全掌控的范围之内。
如同一位深谙高等数学的学者,去解析一道复杂却未超出已知数学框架的难题,虽有挑战,却无失控之虞。
“可以安全地进行拆解,分析其程序核心架构,观察其学习与适应机制,甚至尝试进行有限的‘再编程’。”陈瑜的思维中,研究者的探究欲逐渐取代了先前的些许失望。
这不仅仅是一件战利品,更是一座宝库,这些数据对于他完善自身技术、适应这个赛博朋克世界、乃至规划更长远的目标,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老伙计,在数据沙箱内深度解析该ai的核心代码结构、学习算法、以及它与本地网络协议的交互方式。注意记录所有异常数据波动和潜在逻辑陷阱。”
“指令已接收,沙盒环境构建完成分析进程启动”伺服颅骨开始执行陈瑜的命令。
流窜ai的代码如同被细致解剖的标本,层层展现在他眼前。
他沉浸其中,开始耐心地剖析这个来自旧时代的危险数字灵魂,如同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探寻着其最深层的内在机制。
工坊内,只剩下数据流淌的细微声响,以及陈瑜沉浸在解析工作中时,那几乎难以察觉的、专注而平稳的呼吸器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