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5章 书记的抉择(3)

的门口,陈铭见到了宋佳。

一个身材高挑,气质干练的年轻女人。她没有像一般记者那样急着打开摄像机,而是用一双极其锐利的眼睛,上上下下的打量着陈铭。

太年轻了。

这是宋佳的第一印象。

但他的眼神,平静,深邃,沉稳得完全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乡镇科员。那是一种经历了无数风浪之后,才能沉淀下来的眼神。

这让她原本准备好的一套充满引导性的提问,瞬间被打乱了。

“陈铭同志,你好,我是宋佳。”宋佳伸出手,摄像师在旁边架好了机器。

“宋记者,你好。”陈铭和她握了握手。

采访开始。

“陈铭同志,我们了解到,您在这次特大冰雹灾害中,提前做出了精准的预警,并指导红星村的村民有效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您能谈谈,您当时是怎么做到的吗?是依靠什么科学依据?”宋佳的问题直奔核心。

这是一个陷阱。

如果陈铭回答是靠个人经验,那就会被塑造成一个“神棍”;如果他夸夸其谈,又显得邀功心切。

陈铭面对镜头,从容不迫。

“宋记者,首先我要纠正一点。做出预警的不是我个人,而是科学。”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而有力。

“我只是在整理资料时,恰好看到省农业大学张建国教授课题组,关于极端对流天气的最新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气象模型,与清溪镇当时的天气状况高度吻合。我做的,只是将这份科研成果,及时的传递给了最需要它的一线。”

一句话,就把功劳从个人玄学,推给了“科学”和“大学教授”,显得有理有据,又无比谦虚。

“其次,真正把预警落到实处的,是红星村的李大山老支书。”陈铭继续说道,“是他,在大部分人都不理解的情况下,凭借着一个老党员的担当和对村民负责的精神,果断采取了行动。没有他的执行力,再好的预警也是一句空话。”

这一下,又把功劳分给了基层干部,体现了对老同志的尊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陈铭的目光透过镜头,仿佛看到了正在办公室里关注着这一切的周正雄,“我们之所以能临危不乱,是因为有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坚强领导。正是周书记一再强调的‘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方针,才是我敢于上报,并且最终能取得一点成果的根本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