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每年都有一笔额度不大的“特色农业扶持专项贷款”。
这笔钱,专门用于扶持新型农业项目,不仅手续费全免,而且头三年完全无息!
但因为宣传不到位,申请的材料又极其繁琐复杂,对申请人的资质审核也严,所以这笔钱在档案室里躺了好几年,都无人问津。
这就是被所有人忽略掉的金矿!
上个周末,陈铭没有休息。他骑着那辆破自行车,跑了一趟县城。
凭借着对政策的精准解读和前世办理各类业务的丰富经验,他一个人,花了两天时间,整理出了一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申请材料。
从项目可行性分析,到市场前景预测,再到还款能力评估,每一项都做得无懈可击。
申请的主体,他没有用自己,而是用了红星村的李大山,以及那十几户跟着他一起躲过天灾,信誉度最高的村民。
他自己,则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和“冰雹预警能人”,为这份申请做了最强有力的背景背书。
周一一大早,他直接敲开了县农行信贷科科长的办公室。
那位科长一开始还想按流程打官腔,让他把材料放下,回去等通知。
可当他随手翻开陈铭那份厚厚的申请材料,看到里面清晰的图表、严谨的逻辑,以及附在最后,县电视台那期节目的新闻剪报时,他的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他亲自给陈铭泡了茶,当场就组织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核。
一个老大难的扶贫指标,就这么送上门来了,他比陈铭还激动!
结果就是,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三十万的无息贷款,就批准了下来。
创造了平江县农行有史以来,该项贷款最快的放款记录。
此刻,面对满屋子的质疑。
陈铭什么也没多说,只是默默的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
他走到会议桌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将那份文件,轻轻的,放在了桌子正中央。
文件不厚,但封面上,平江县农业银行那鲜红的印章,和“贷款批准通知书”几个大字,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王海涛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了。
他死死的盯着那份文件,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最后涨成了猪肝色。
他引以为傲,用来攻击陈铭的“财政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