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1章 且慢行(17)

隐官’的分量。”

满朝文武,起先都想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年轻国师与崔国师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就算你陈平安做得剑气长城的末代隐官,坐得稳大骊新任国师的那把椅子吗?

也想搞清楚,这对文圣一脉的师兄弟,他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各自是在什么地方。

由于沈沉已经卸任,连那方堂官大印都已经封存起来,新任尚书的人选尚未廷议,连那小朝会也是没有透露半点风声。

徐桐和吴王城当然内心火热,只是沈老尚书故意不提此事,他们总不好主动说什么,只能假装淡然。

沈沉笑了笑,到底是年轻人。只是再一想,比起自己当年,他们好像已经沉稳太多了。

“好好配合国师,相信该有的,迟早都会有的。不该得到的,你们也别伸手。”

“明天的新兵部会是怎么个样子,我是管不了了,只希望别变成户部那样乌烟瘴气。”

沈沉缓缓站起身,笑道:“拜托。”

两位侍郎同时抱拳。

沈沉挥挥手,“忙去吧。”

老人来到庭院,站在台阶上,看着那棵银杏树。

六部官员,总能得到几件龙泉郡官窑烧造的青瓷。

唯独兵部的高官,都能获赐一把龙泉郡铸造的宝剑。

京城百姓有个谐趣说法,到底算不算大骊高官,就看有没有坐过鸣镝渡的军方渡船。

某些功劳大的外籍官员,告老还乡了,就能按例携带家眷一起登船。

沈沉贵为一部尚书,当然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只是老人拒绝了。

老人想要回乡之路,走得慢些。

在路上多看看这份来之不易的升平之世,看那宽阔的官道,乡野的稻田,果林。

其实他这个大骊兵部尚书卸任之时,按照昔年的某个约定,会有人牵马相送。

将来我们大骊铁骑,打得下半座宝瓶洲,就由他宋长镜送到宫城门口。

打得下整座宝瓶洲,就由那崔瀺牵马走完一整条皇城千步廊。

但是知晓此事的,不多。

大骊先帝宋正醇,前任国师崔瀺,如今身在蛮荒的淮王宋长镜,即便加上沈沉自己,仍然不超过单手之数。

沈沉也没有跟谁提及,免得有那倚老卖老的嫌疑。

老人也就只当是一坛不必找新人痛饮的老酒了,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