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林夏初入徐州城(一)(6)

,还跟着沈知言认了不少字。沈知言有很多书,总是让他随便看,林夏便在夜里捧着书卷,借着油灯的光,一字一句地读。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徐州城的柳树抽出新芽,运河里的冰化了,载着货物的商船一艘接一艘地驶过。林夏的打铁手艺越来越好,张老板常说:“这小子,手上有股巧劲,比他爹还强。”

那天林夏正在铁铺里打一把镰刀,沈知言走了进来,身上带着淡淡的墨香。“林夏,跟我去个地方。”

“去哪儿?”林夏擦了擦手上的铁屑。

“去了你就知道了。”

他们穿过热闹的街市,来到城中心的一座宅院前。朱漆大门上挂着块牌匾,写着“徐州府学”四个大字。门口有不少穿着长衫的读书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沈公子,您来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迎了上来,对着沈知言拱手行礼。

“周先生。”沈知言回了一礼,“我带林夏来看看。”

周先生打量着林夏,眼里带着笑意:“就是你常说的那个孩子?看着倒是精神。”

林夏有些局促,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先生是府学的教谕,”沈知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跟先生说了你想读书,先生说可以让你旁听。”

林夏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大大的:“真的?我也能来这里读书?”

“当然。”周先生捋着胡须,“只要肯学,谁都能来。府学的书,你也可以随便借。”

阳光穿过府学的牌坊,落在林夏的脸上,暖洋洋的。他想起爹的砚台,想起那些在油灯下读过的书,突然觉得,爹一定在什么地方看着他,笑着说:“夏儿,好样的。”

那天晚上,林夏把这个消息写在信里,寄给了淮阴的娘。他在信里说,徐州城很好,人很好,他在这里很好,让娘放心。

写完信,他拿起爹的砚台,开始研墨。墨条在砚台上轻轻研磨,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在啃食桑叶。沈知言坐在旁边看书,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银辉。

“沈公子,”林夏突然开口,“您为什么要帮我?”

沈知言放下书,想了想,笑着说:“因为我爹说过,看见走投无路的人,帮一把,总是好的。”他指了指窗外,“你看这徐州城,这么大,这么热闹,不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吗?”

林夏看着窗外,徐州城的灯火像一片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