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正在一步步地成为丰安人心中的新王。
这时,李大目带着从天水找到的一个“奴婢贩”,也回到了丰安庄。
“奴婢贩”就是人牙子。
两者不同的是,人牙子大多在官方登记过的,从事的官方许可的奴隶买卖。
这种奴隶贩子,奴隶来源更可靠。
但是这种人牙子手里的奴隶,相对来说也就缺乏多样性。
而且,这种人牙子大多是做固定区域的熟客生意。
你要他带上大批奴隶,从天水城到丰安庄来由杨灿选买,那是很难的。
而“奴婢贩”则不然。
这些游走于灰色生意链上的人,只要有钱赚,他哪儿都肯去。
他们手里的奴隶来源也是五花八门,不过几乎没有一个是自愿卖身的。
李大目接触的这个“奴婢贩”名叫钱渊。
钱掌柜的是个大奴隶主,本来他也看不上区区一个田庄的生意。
但是他听李大目讲,这位丰安庄主要买的是能充实整个坞堡的奴隶。
他还听说,这位丰安庄主同时兼管着另外五大田庄和三大牧场。
那就不一样了,不仅这笔生意值得做,这个人也值得结交啊。
于是,钱掌柜就带着他的奴隶们赶来了。
这支奴隶贩子的队伍很庞大,足足有两百多号人。
骑在马上的是钱渊的护卫,大约有四十多人。
他们一律布巾缠头,麻布长衫,肋下佩刀,形容彪悍。
至于那些骡车,则是押送的奴隶。
大多数奴隶是随车步行,但车上也挤着一些奴隶。
挤在车上的奴隶可未必是老人,年纪大的可卖不上钱。
奴隶贩子都嫌他们浪费粮食,收都懒得收,除非他有特别的技能。
车上载的主要是女人和孩子。
其中有一辆车与奴隶的车大不相同。
这辆车装饰华丽,四下垂挂着绸幔,这是钱渊的座驾。
“老爷,丰安堡到了。”
一个护卫走到车旁,向车内传报了一声。
钱掌柜的正坐在车中,手中端着一只水晶杯。
杯中还剩小半杯鲜红的葡萄酒,轻轻摇晃着。
听到说话,钱掌柜一口喝尽美酒,把水晶杯递给了旁边的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