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迹!”
洪知县闻言,猛地站了起来,他看向陈清,大皱眉头:“陈公子所言当真?”
“事涉人命,在下如何敢乱说?”
洪知县离开座位,左右来回走了几步,然后看向陈清,皱眉道:“若是顾家人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恶事,他们如何会杀害顾家自家的幼子?”
“县尊。”
陈清脸色难看,面现愤怒之色:“他们商户,与我们读书人,毕竟不同!”
他这话点到为止,但却正中洪知县心窝。
一个猴有一个猴的拴法,陈清来见县尊之前,并不能确定自己要如何搞定这位德清的县尊老爷,争取到他的帮助。
但是,当他见到洪知县的年纪,以及听到洪知县与自己的说辞之后,就大概拿捏了这位洪知县的脾性。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少年得志的年轻官员们的脾性。
能在这个年纪做到知县,不用说,洪知县必然是进士出身。
这个年纪不仅中了进士,还补了官缺,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说不定德清,还是他头一任官职。
这样的人,心里多半还是有一些热血的,也就是有一颗主持正义的心。
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又普遍瞧不起商人。
陈清很精准的拿捏了洪知县的心态,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将洪知县往这个角度去引,甚至他最后一句话,是刻意没有点明,让洪知县自己去“猜”出来。
这些少年得意之人,别人说的他们未必会信,但是自己猜出来的东西,却往往会深信不疑。
当然了,这个法子也只适合这种年轻的县官,此时陈清如果碰到的是一个四十岁以上的县官,他根本不会说这些,而是已经在想方设法的,给县尊许诺一些好处了。
果然,洪知县目光转动,思索了一番,眉头皱了起来:“顾老兄跟本县说过,招赘进门,是要承过家业,莫非那些顾家子弟不服陈公子,想要争抢顾家家业,因而生出来这种毒计?”
陈清一怔,随即恍然大悟,作揖道:“在下原只想到,他们是想借这个事构陷于我,进而把我撵出德清,还没想到顾家家产这一层。”
“多谢县尊提点!”
陈清心悦诚服:“如今,在下才终于看清楚事情全貌。”
洪知县闻言,回头看了看他,然后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开口道:“出了人命案,事情不小,你既然来报了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