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4、115章 《紧急时刻》(4)

不过他们研发的超级高铁,时速是一千公里每小时,距离何星舟定下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很快,何星舟就来到了位于西南交大设计研究所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实验室。

项目负责人朱长峰,西南交大的教授王成刚和他们的团队,一起给何星舟介绍他们目前的进度。

“我们目前的悬浮方案是在列车底部安装超导体,轨道用永磁体代替。然后将液氮冷却到零下196摄氏度,超导体电阻消失,通电产生强磁场,进行磁悬浮。”王成刚介绍道。

何星舟微微点头,高温超导,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

这里的高温,是相对而言,液氮所谓的高温也是零下196摄氏度了。至于常温常压超导体,至今全世界都没有找到好的材料。

而液氮相对来说成本低廉,更适合大规模的应用。

朱长峰说道:“我们现在是要做到三个基础,自悬浮、自导向、自稳定!”

“在这个基础上,提升超级高铁的时速!”

“最大的难题,还是我们之前说的三个。”

何星舟当然知道,他来之前,已经从量子光脑上解锁了对应的科技。

他即刻说道:“先把超级高铁电磁浮机组的设计图给我,让我看看!”

两人对视一眼,他们当然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磁浮电机组就是何星舟带人设计的!

王成刚欣喜道:“已经准备好了!”

计算机前,何星舟开始着手改进现有的电磁浮电机组。这方面他已经有了经验和想法,速度极快。

“真空管道内,还可以加入无线电力传输装置,这样可以持续不断的给超级高铁供能!”

“利用电流强弱和方向改变磁场方向,增设一个直线牵引力,当直线牵引力与超级高铁的方向一致时,就能不断的辅助加速,方向相反时,就能辅助减速!”

“这个问题都好解决,关键还是移动车站的问题。如何高速并轨、高速分离?”

何星舟不断修改着图纸,他的每一阶段过程,都通过智能系统跟其他的工程师、设计师共享,他们采用云办公的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实时将自己的意见或者改进方案写在计算机上,其他人随时可以交流与查阅。

这样一来,研发效率就提高了好几倍!

何星舟闷头研发的同时,国外也在议论所谓的超级高铁计划。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