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选一个,如果选晋,石敬瑭必然会命王上攻伐大唐朝廷,你说到时我们是尊还不是不尊。
不尊,等晋朝攻灭了唐朝,我们的处境岂不更尴尬。
若是尊,我们就得先和大唐朝廷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元气大伤,石敬瑭坐收鱼温之利,王上岂有反抗之力。”
柳河一番话有理有据,安全之只能沉默不语。
“照你这么说,我们只能选择支持大唐朝廷了。”李从曮淡淡说道。
柳河再次对着李从曮一礼道“臣认为,如今支持唐朝确实是最佳选择,以我们岐军的实力再加上朝廷,凭借关中之险,阻晋军于关外轻而易举,现在我们和朝廷越早谈判获益越大。当然,如何决断还请王上御裁。”
片刻之后,李从曮缓缓开口道“柳河,你待会去见一趟韩昭胤,就说我晚上请他赴宴。”
同州城内,这些日子每天都有士绅豪族被抄家灭门,不是没有人试图反抗,但结果就是被杀的人头滚滚。
既然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不少人通过各种关系向许安求情,但许安根本不理会。
这些士绅豪族见祈求许安无望,就把目光投向了远在潼关的朝廷。
洛阳离关中不远,朝廷官员他们很多也搭的上关系。
这些人本事也确实大,竟然在同州完全在许安控制的情况下,竟然还能把消息送到潼关。
没过多久,李幼澄的案桌上就堆满了关于此事的奏折。
自从关中局势渐渐稳定之后,在朝臣的建议下李幼澄便重启了常朝和廷议以及奏事和批答制度。
不过现在的事情主要都是军务,百官大多无所事事,因此平日里也没有几本奏折,因此今天的数本奏折一下引起了李幼澄的注意。
李幼澄拿起一本仔细看了起来,渐渐的她的神情凝重起来,放下这本又拿起了另一本,直到看完所有奏折,她的脸上不经露出沉吟之色。
这些奏折的内容大多都是在说一件事,那就是反对许安在同州大兴刑狱。
当然,由于许安抓人的理由非常硬当,再加上刚刚立下大功,某高姓御史前车之鉴在前,这些人没敢直接攻击许安,而是拐弯抹角的说如今朝廷未稳,大兴刑狱容易造成人心不稳,百姓疑虑,如今应该以稳为主等等理由,希望李幼澄能下旨阻止许安。
李幼澄神色阴晴不定,虽然出于对许安的信任相信他不会乱来,但许安毕竟没有治政的经验,加上这些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