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成实质,与万千信众呼出的气息、灯烛燃烧的烟火气混杂在一起,在山谷间形成一片氤氲的雾霭。
精心准备的各色花瓣被僧侣和虔诚的信众不断抛洒向空中,姹紫嫣红,随风飘舞,落在人们的肩头、发间,也落在冰冷庄严的佛像之上,为这肃穆的法会增添了几分虚幻的绚烂。
高台之上,慧明大师宝相庄严,讲述着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讲述着离苦得乐的法门。
台下,数百僧众身着袈裟,齐声唱和,梵音如潮,一浪高过一浪,仿佛要涤尽世间一切污浊与烦恼。
信男信女们匍匐在地,或专注聆听,或闭目默诵,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痴迷的虔诚,仿佛将全部的身心、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那高踞莲台之上的琉璃光佛。
法坛金光万丈,梵唱震耳欲聋。
药师佛像垂眸俯视,右手持药钵,左手施无畏印,目光悲悯,解灾度厄。
袅袅升腾的檀香烟气流转,越过狂热的人群而去,来到河边彻底逸散了,先前人来人往的石拱桥已变得冷清。
殷听雪孤身立于桥心,桥下流水潺潺。
她微微垂首,并非看向流水,而是凝视着桥面上自己模糊的影子,唇齿微动,低声诵念,
“无上明尊,十方光明,愿我身心清净”
她的影子好似在隐隐涌动。
咒文在心中流淌,一种玄之又玄的联系悄然建立。
不知为何,或许是当年她一念有明,就此离开无明世界,使得她与明尊之间存在着某种玄而又玄的感应,殷听雪总觉得这位至高神祇带给她的感觉,并非纯粹的威严与敬畏,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熟稔。
这念头刚起,她便暗自嗤笑,神明若不给予信徒这种可依托的亲近感,又如何聚拢信众,在这茫茫尘世中给人慰藉?
感觉得差不多了,身为圣女,殷听雪的口吻并无多少敬意,直接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她仿佛不像个圣女,也不像个信徒。
“我哪怕知道,你也早就想好了。”
那一头沉默了片刻,如此道。
祂一语道破了她的心思。殷听雪并不惊讶,只是顺着自己的思绪继续说道:“我对他已无挂念。先前尚存几分恨意,不过是疑心他或许是真的陈易,如今看来,不过是另一尊打着度化名号而来的佛罢了。
我早已离开过这里,早已一念有明,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