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章 昭陵7(2)

而后,李世民于河东收关中豪杰,接收各地来投的起义军,先后平定渭北和大兴城,又与渭水之滨大破薛举精兵十万,立下汗马功劳。

义宁元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李世民率兵攻打东都洛阳,未果,再次预判隋将的想法,认为隋军会在他退兵时追杀他,于是一个回首掏,哼哼,大败隋军!

义宁二年,李渊接受了隋恭帝杨侑的禅位,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武德元年,薛举进犯长安,李世民带兵迎战,未料病重,只能提前制定计划命令将领实施,而将领刘仁静、殷开山并未按照李世民的计划打仗,此战大败。

后来薛举病逝,其子薛仁杲继位,他在此带兵进逼长安,李世民率军迎击,两军先是相持六十余天,李世民先在浅水原击败薛仁杲,随后尾随追击,迫降薛仁杲。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李世民制订的战略让身经百战的将军们都摸不着头脑!

太宗李世民打仗时很喜欢研究对面的想法和战略,也会提前派斥候打探情况,所以李世民总是能够料敌先机,永远比对面多想一步,是以连战连胜。

李世民本人不仅战功卓著,更有很强大的人格魅力,只要敌军向他投降,他就敢让敌军将领继续领导俘虏的军队,对待他们也跟自家的将领没什么区别。

这些将领也都很佩服李世民的胸襟和胆魄,誓死投效。

再加上李世民治军严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有王师之风范,就连刚刚归降唐朝的李密都惊叹李世民乃是英主。

“气魄,胆识,谋略,功绩,样样不缺!彩!不愧是能够跟朕相提并论的千古一帝,单这战功就已是精彩至极!”始皇眼中异彩连连。

唉,这样的人物要真是朕的儿子,朕真的就不用担忧秦朝的未来了啊!

看一眼扶苏,唉!

王翦等大将脸色通红,这等人物,恨不能与他生于一朝,就算是敌人,能够与之交手一战,也是他们这群武将的乐事!

不愧是天幕认可的明君啊!

刘邦酸了,他觉得自己快被泡进醋里了!

这为什么不是他的儿子啊!!

韩信也是看的血脉喷张,这等将军,这等英主!真想跟他打一仗!!

隋文帝更不用说,那眼睛都快绿了,李渊!你小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