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的声音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除了‘启明星’项目,我们所即将启动一项重要的技术预研任务,代号‘春风’。”
他指了指那摞资料:“这是关于民用电视机技术的全套初步设计资料。”
“你们的任务,就是在继续‘启明星’项目的同时,分组对这份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验证。”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电视机?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个新鲜又时髦的东西!很多人家甚至都没见过。
林默继续部署:“李卫国,赵志刚,你们电子组的核心任务不变,仍是微光夜视的电子倍增部分。”
“但孙伟良,你带两个人,成立一个‘信号处理与电路小组’,重点研究电视机的高频头、中放通道和视频放大电路。”
“周伟,你机械组的重点仍是夜视仪结构,陈雪你带几个人,成立‘显像与扫描小组’,研究显像管的驱动、偏转线圈的设计。”
“其他同学,根据兴趣和专业背景,参与到这两个小组的辅助研究中来,秦老会总体指导。”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脸庞:
“这项预研任务,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为了验证一项民用技术,更是锻炼你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能力的绝佳机会!”
“我希望你们能像攻克科研难题一样,认真对待它,吃透每一个细节,甚至能提出改进意见!”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突然要研究电视机,但出于对林默的无条件信任和對新技术的好奇,学生们重重的点头。
尤其是被点名的孙伟良和陈雪,更是兴奋异常。
“保证完成任务,林所长!”孙伟良率先表态。
“我们会尽快吃透技术要点!”陈雪也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
很快,研究所里出现了有趣的一幕,一些人在昏暗的角落摆弄着光电倍增管和光学镜头,探讨着微光夜视仪的技术难点。
另一些人则围在一起,对着电视机的电路图争论不休,计算着参数,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松香的味道。
林默看着这一幕,心中稍定。
按照他的估计,等政策下来,电视机的技术就差不多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