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思考。
如今的红星机械厂,已经不再是那个几百人、产品单一的小厂,而是下辖多个分厂、研究所,拥有军品民品两条线,建制提升到副师级的综合性单位。
“副师级”林默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个级别不仅仅意味着荣誉和待遇,更意味着责任和规范。
过去那种依靠个人威望和几个核心骨干“冲锋陷阵”式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了,必须进行详细的组织划分,建立起正规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他铺开一张白纸,拿起钢笔,开始勾勒红星厂新的组织架构。
首先是领导决策层,厂党委毫无疑问是核心领导地位,主要把握方向,决策重大事项。
目前厂党委和研究所党委合二为一,林默自己作为厂长兼所长,是行政和科研工作的最高负责人。
副厂长何建设主持日常生产经营,副所长秦怀民主持日常科研管理。
然后是一些职能管理部门。
厂部办公室主要负责文秘,档案、接待、协调。
安保科:主要负责厂区安全以及研究研所安全,保证研究资料的完整性。
计划财务科:负责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金调度、财务报表。
人力资源科:负责人员的招聘、调配,考核,工资福利,尤其要建立技术职称评定和晋升体系,打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成长通道。
后勤保障科:负责全厂的物资采购,仓储,运输,宿舍,基建维修等。
质量管理科:独立于生产部门,负责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监督和检验,拥有质量一票否决权。
再次是业务执行层面,即各分厂,车间和研究所内部:
红星机械厂(一分厂):目前主要负责原有63改部件及“红箭-1”部分结构件生产,下设机加车间、热处理车间、总装车间。
红星机械二厂(二分厂):由前进机械厂整合而来,逐步承接更多“红箭-1”及未来新枪械的生产任务。同样需设立对应车间。
红星电子设备厂(三分厂):专司“红星”牌电视机及其他未来民用电子产品生产,设立电路板车间、装配车间、调试车间等。
微光夜视仪生产车间:目前虽在总厂区内,但因技术敏感性和工艺特殊,应作为独立车间管理,直属厂部。
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按照项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