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蚌壳,蛎壳是不是也能充当透透光材料?府城有河,两岸百姓平日里少不得下河捕鱼捞虾,将它们搜集起来打磨变薄嵌在墙壁,将阳光反射到下部,如此,蔬菜底部也能照到光。”
经过曹德的一番讲解,鲁源逐渐开始举一反三。
老百姓日子贫苦,不管有用没有,基本不会丢东西。
哪怕是吃剩的蚌壳,蛎壳。
估计也会被两岸百姓留下来。
花几个铜板进行收集,然后做进一步的加工。
能否成功是后话。
先试一试再说。
万一成了呢。
“说得好,不走出第一步,永远不知道前路是坦途大道,还是充满荆棘的险路。”
曹德脸上笑容不断,心头倍感欣慰。
墨家最大的特点之一,当属他们善于实践。
这一点,倒是颇为符合后世的实践出真知。
成不成是次要的。
做与不做才是主要问题。
接下来,曹德又和鲁源聊起大棚的框架。
用木头搭建坡面框架,坡面朝着南方。
这样能更好地接收阳光,把油浸过的厚纸,绢帛紧绷覆盖在框架上方。
再刷一层油确保可以长时间的防雨水,雪水。
“把材料和结构结合起来,冬日暖棚肯定能成!曹爷,我这就去画详细的图样,你我一块组织人手准备材料。”
鲁源兴奋地搓了搓手,当即便要大干一场。
墨家弟子沉寂了数百年,走到哪里都被视为异端。
包括鲁源在内的一大批弟子,不得不假借鲁班后人的名义混一口饭吃。
好不容易有了不嫌弃墨家弟子的舞台。
鲁源岂能不尽力!
曹德叮嘱道:“材料的获取和加工一定要做到物美价廉,不能因为建大棚就让乡亲们额外花钱,你放手去做,需要人手和物资直接跟我说,我来协调绝不能耽误工期。”
“必须赶在最冷之前把大棚建起来,试试冬天能不能种出东西。”
看出鲁源想要大干一场的冲劲,曹德其实比他更开心。
高兴的不是得到了墨家传人的技艺。
而是墨家那种敢想敢干的精神。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更多墨家凤凰。
“您放心,绝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