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7章 诗会邀约,张诚欲扬名(3)

眼神却已变得深邃锐利。

诗会这倒是个意外之喜的机会。

原本只是想借着张诚这块跳板拿到科举资格,

一步步往上爬。

但考场风波和赵教谕的疑虑让他意识到,

或许可以更快一些。

一直完全藏拙,固然安全,但也容易真正被埋没。

需要适当地、有控制地露出一点锋芒,

吸引真正能识别人才、或许能提供助力的目光。

而这次诗会,正是天赐良机!

张诚这蠢货只想出风头,

却根本不懂诗的优劣。

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

十首?

不可能。

但一两首足够惊艳的“残句”或意境超绝的“半成品”,倒是可以“准备”。

既要符合张诚那半瓶水晃荡的水平,

不能太过完美吓到人(主要是怕这蠢货背不下来露馅),

又要灵光闪动,

有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

足以在众多陈词滥调中脱颖而出,

引起像刘老翰林这种真正懂行之人的注意。

甚至可以刻意留下一点“斧凿”的痕迹,

或者一点与张诚平日言行不符的、

更深沉的感慨,埋下更多的疑点和伏笔。

超频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浩瀚的记忆库中,

无数诗词歌赋如同星河般流淌而过。

不能直接用那些注定流芳百世的千古绝唱,太扎眼。

需要筛选、改编、

甚至原创一些符合这个时代审美、

却又带着超越性灵光的句子。

“写”什么呢?

初夏诗会主题无非咏物、抒怀、即景

有了!

苏惟瑾眼中精光一闪,

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就“准备”两首吧。

一首咏物,一首即景。

咏物的那首要精巧,

带着点少年人强说愁的淡淡忧思,

适合张诚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调调。

即景的那首,则要豁达开阔,

暗藏一点不易察觉的抱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