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51章 中书遇旧(3)

当然,大夏毕竟不是赵国,只要女皇一道旨意,新法就能代替旧法。

按照流程,他作为刑部侍郎,想要修改律法,首先得经过刑部尚书的同意,然后以刑部的名义,将新法递交大理寺。

大理寺审核同意后,再交给中书省,中书省决议通过,继续由门下省审核,门下审核完成,最终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将新的大夏律下发刑部,此法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流程虽然麻烦,但一步都不能跳过。

刑部。

刑部尚书今年五十岁,是除李诺和安宁之外,大夏最后一位第五境的法家,李诺之前虽然在刑部见过他很多次,但这位尚书大人,性格和父亲有些相像,平日里不苟言笑,李诺和他只有公务上的交流。

刑部尚书看完李诺的奏折之后,在上面盖上了他的印章。

李诺抱拳道:“多谢尚书大人。”

刑部尚书笑道:“不用谢,新法若能推行,或许能重铸法家荣光,老夫也算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片刻后,李诺拿着奏折走出刑部。

尚书大人所说的重铸法家荣光,他倒是没有考虑过。

但修改后的大夏律,比起原本的律法的确更为严苛,而越是严苛的律法,对法家修行越有利。

法家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律法最严苛的时候。

现在犯徒刑,流刑,甚至算不上犯罪的行为,在律法最严苛之时,都是掉脑袋的重罪。

现在当街调戏女子,情节轻微,不过是挨一顿板子,罚些银两。

那个时候,未经同意,胆敢摸一下女子的脸,直接处斩。

现在逛青楼不算犯罪,但在那个时候,进行这种交易,男女都得被绞死。

不过,太过严苛的刑罚,反而不利于社会长久的稳定与和谐,重压之下,进行严苛法制国家的百姓,出现了大量外逃,各国自此,也不再重用法家。

各国的律法,又从严苛,走到了宽松的极端。

比如缩短刑期,重刑用财物赎罪等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受特权阶级的影响。

在律法演变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不别亲疏,不分贵贱,到刑不上权贵,再到以银赎罪

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法家和权贵不断博弈的过程。

权贵占上风的时期,律法对权贵就会宽松一些。

法家占上风的时期,律法对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