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字,她手里的笔突然掉在桌上,眼泪砸在2044年的日志上:“2028年美敦力诉讼时,咱们说总有一天要让美国承认咱们的技术,现在终于等到了。”
老周突然欢呼起来,全息屏上跳出全球患者的祝福消息——杭州的周奶奶发了段包粽子的视频,说“等非洲的孩子用上设备,我给他们寄粽子”;曼谷的巴颂带着阿明,举着“谢谢星桥”的牌子;还有美国的渐冻症患者,用“星桥”控制机械臂写了“希望无国界”。
11月15日,非洲康复中心的奠基仪式如期举行。陈默站在沙地里,手里捧着个银色的设备箱,箱子里放着2044年的“小脑环”原型机。林野和苏晚从北京赶来,苏晚手里的临床日志上,多了一页非洲患者的签名,最上面是阿米娜歪歪扭扭的名字。
穆萨抱着阿米娜走过来,小女孩伸手摸了摸“小脑环”,眼睛亮得像沙海里的星:“陈叔叔,这个能让我说话吗?”
陈默蹲下来,把电阻丝放在她手里:“这个是我们当年做设备时用的,它能帮你找到说话的信号。等中心建好了,你就能像杭州的小宇哥哥一样,用‘星桥’跟妈妈聊天了。”
奠基铲落下时,黄沙里埋进了一块金属牌,上面刻着“2044-2049,初心未改”。林野看着远处的驼队,突然想起2024年的那个雪夜,他们三个在杭州民房里,用旧电脑改代码,窗外的雪下得像今天的沙,却没挡住他们眼里的光。
“你看,”苏晚碰了碰他的胳膊,指着天空,“美国的货运飞船来了,他们送来了咱们需要的光刻胶,还有医生团队。”
林野抬头,银白色的飞船在蓝天下格外醒目。他摸出怀里的卫星电话,拨通了杭州纪念馆的电话:“老张,把咱们的旧频谱仪和日志擦干净,等非洲的孩子康复了,我带他们去看看——让他们知道,这设备是怎么从一间民房,走到撒哈拉的。”
电话那头传来老张的笑声:“放心吧,我每天都擦,那频谱仪上的裂痕,我还特意用红笔描了描,像颗星星。”
仪式结束时,阿米娜突然对着陈默的频谱仪喊了声“妈妈”——虽然声音很轻,却让在场的人都哭了。穆萨抱着孩子,对着林野深深鞠躬:“你们带来的不是设备,是光。”
陈默把频谱仪递给阿米娜,屏幕上的淡绿色波纹里,映着她的笑脸:“这台老伙计陪我们走了五年,现在让它陪你等‘星桥’,好不好?”
夕阳把沙海染成金红色,林野、陈默、苏晚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