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的家国情怀。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番话,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认知范畴。
它精准地切中了当前法学教育的核心痛点,也暗合了在座所有体制内领导对于未来人才的期望。
钱裕民院长看着侃侃而谈、对答如流的陈捷,心中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他觉得,是时候,将那个最关键问题抛出来了。
“陈捷啊,”钱裕民脸上带着和蔼笑容,语气像一个关怀后辈的长辈,“以你的能力和才华,毕业以后,无论是去世界顶级的律所,还是申请去哈佛、耶鲁深造,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你自己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
这个问题一出,全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陈捷。
这不仅仅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
还是组织在进行一次非正式的意向考察。
陈捷的回答,将决定他未来的道路,也将决定在座的这些贵人,是否会为他敞开那扇通往权力中枢的大门。
陈捷放下筷子,坐直了身体,脸上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诚恳与思索。
“感谢钱院长的关心。”陈捷先是谦逊地道谢,“说实话,我确实也考虑过您说的这些选择,去顶尖律所,可以实现个人财富的快速积累,去国外深造,可以开拓国际视野。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道路,我的很多同学也正为此而努力。”
他先肯定了其他的选择,显得客观而不偏激。
“但是,”陈捷话锋一转,眼神变得坚定,“我常常在想,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出生在80年代的一个小乡村,是伴随着我们国家从追赶到引领的伟大进程成长起来的。”
“我亲眼见证了国家的日新月异,也深刻地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我选择学习法律,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想把它当作一个谋生饭碗,在古代,法学被称为‘刑名之学’,是‘治国之器’。”
“我更希望,能将我这几年所学的浅薄知识,投入到更宏大的事业中去。”
“所以,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毕业后,能有机会进入一个平台,让我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去。”
“哪怕只是做一颗最普通的螺丝钉,去为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去做一些调研、起草的辅助工作,能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更普惠的公共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