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0章 国家行政学院的考试(2)

了挥手,“记住,无论你将来飞得多高,走得多远,都不要忘了,你是从燕园里走出去的,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学生谨记在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陈捷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闭关状态。

他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社交,每天除了和苏晴一起吃饭散步的短暂时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最僻静角落里。

他没有做一张试卷,也没有看任何一本辅导书。

他的桌上,摊开的,永远是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以及钱裕民院长给他的那些内部学习资料。

苏晴看着他每天对着那些在她看来枯燥无比的报纸和文件,一坐就是一天,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写下大段大段的笔记和心得,心中充满了好奇。

“你考公务员,不都是做选择题和数学题吗?怎么天天看这些?”一天晚饭时,苏晴终于忍不住问道。

陈捷笑了笑,将一块排骨夹到她碗里,用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选择题和数学题,决定的是你能不能进门,而这些东西,决定的是你进门以后,能走多远,能站多高。”

苏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她虽然不明白陈捷到底在做什么,但她能感觉到,自己的爱人,正在为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积蓄力量。

自己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打好饭,占好座,泡好热茶。

而陈捷,则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将钱裕民院长的笔记,与自己脑海中来自未来的记忆,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很多在2008年看似不起眼的提法,一些在内部讨论中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在未来十几年,都演变成了波澜壮阔的国家战略。

比如,笔记中提到的一次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部研讨会。

在当时,这只是一个非常超前的学术概念,但陈捷清楚地知道,几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成为基本国策,深刻地改变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

再比如,一篇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部策论。

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奥运盛会的万国来朝之中,而这篇文章,已经极具前瞻性地指出了大国崛起背后,文化自信的极端重要性。

陈捷将这些未来脉络,一一梳理出来,然后倒推回2008年的现实进行思考。

如果自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