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4章 预答辩里的学术挑战者(2)

该做的,扎实学术研究。”

钱卫东的话,让在场的其他几位年轻老师都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陈捷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的愤怒或沮丧,依旧是那副谦和而平静模样。

自己遇到了重生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挑战者。

这种挑战,无关私人恩怨,纯粹是学术理念上的根本冲突。

跟这样的人,进行正面辩论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双方从一开始,就站在两条完全不同逻辑起点上。

“谢谢钱老师的指点。”陈捷站起身,微微躬身,语气诚恳,“您提出的问题,确实非常深刻,也让我对自己论文定位,有了更清醒认识。”

他没有反驳,而是先全盘接受了对方指点。

“只是,这篇论文我已经投入了大量心血,现在距离正式答辩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全盘推倒重来,时间上恐怕来不及。”陈捷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您看,有没有可能,在现有框架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和深化,让它更符合法学规范?”

钱卫东看着陈捷这副虚心求教模样,心中那份傲慢得到了极大满足。

在他看来,这个被院长都赞不绝口的学生,也不过如此,在自己强大学术理论面前,还不是要乖乖低头?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再给你指一条路。”钱卫东靠在椅背上,好整以暇地说道,“你可以保留题目,但是,必须删掉那些空洞政治论述,增加一个核心章节,专门从法理学角度,去论证你所谓法治路径的合法性基础。”

“比如,你可以用法学大家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理论,或者哈特的‘承认规则’学说,来分析我国现行宪法作为根本规范的效力来源。”

“论证要严谨,逻辑要清晰,所有观点都必须建立在对西方主流法理学说的精确解读之上,能做到吗?”

钱卫东这是在给陈捷出难题。

这些西方主流法理学说,理论体系极其庞杂,思想又与华国现实存在巨大差异,一个本科生,想在一个月内,既要吃透理论,又要用它来论证一个如此宏大的华国命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料定陈捷最后只能知难而退,乖乖地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写一篇关于“善意取得”的小论文。

“谢谢钱老师!”陈捷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表情,再次躬身,“您这个建议太宝贵了,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之前就是感觉自己的论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