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总能从“人”的角度,从社会公平和稳定角度,为冰冷的经济问题,注入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和深刻政治考量。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的讨论,基本都是在这种模式下进行。
高健负责抛出专业经济学观点,陈捷则负责从社会、民生、政治角度,提出各种小白问题,进行补充和质疑。
高健一开始还试图用专业经济学理论来为陈捷解惑,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反倒成了被启发的那一个。
陈捷那些问题,就像一盏盏探照灯,照亮了他知识体系中的一个个盲区,迫使他跳出纯粹的经济学范式,去进行更宏观、更系统、更具现实关怀的思考。
一周后,当高健将一份自己通宵整理出来的报告框架,放到林南东面前时,他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
这份框架,已经完全超越了他过去所有的作品。
它不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建议,而是一份统筹了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民生保障、政治稳定的系统性改革方案。
方案核心,不再是简单的刺激经济,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理念——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