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一切,深藏功与名。
一个人的才华,是有限的。
但如果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到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脑中,让他们都变成“陈捷”,那这个团队战斗力,将是无穷的。
一周后,研究室二号会议室。
联合课题组的第二次碰头会,正式召开。
会议室里,气氛依旧有些微妙的紧张。
经济局那边,由副局长郑学斌带队,带来了几位年轻的博士研究员,个个都是名校海归,神情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漠。
他们提交的方案,是一份长达上百页,充满了各种复杂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的报告,核心思路依旧是延续投资拉动,只不过将投资方向,从传统的铁公基,转向了所谓的新基杜,比如特高压电网、城际高速铁路等。
这是一个典型技术官僚方案,看上去专业、严谨,充满了现代感,但却缺乏对人的关怀。
会议开始,郑学斌亲自上阵,用ppt将他们的方案,洋洋洒洒地讲解了半个小时。
那流利的英文术语,复杂计量模型,听得综合局这边的几个老同志连连皱眉。
讲解完毕,郑学斌推了推眼镜,嘴角勾起一抹自信微笑,环视全场:
“各位,我们的方案介绍完了,这是我们局里几位博士,借鉴了美国和日本在经济转型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做出的初步构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话虽说得客气,但那股“我们才是最专业的”的傲气,却溢于言表。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综合局这边的人,虽然感觉对方方案有些不接地气,但又被那一堆模型给唬住了,一时间不知该从何反驳。
周海坐在主位,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他的目光,转向了林南东。
林南东深吸一口气,对着身边的高健,投去了一个鼓励眼神。
高健感觉手心都有些出汗。
他看了一眼坐在角落里,正低头认真做着会议记录的陈捷。
陈捷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抬起头,微不可察地点了下,眼神平静。
高健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
他站起身,对着众人微微鞠躬,然后开口,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
“郑局长,各位专家,刚才听了贵局的方案,我们深受启发,